经济转型时期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强度:来自浙江省的证据
本文选题:预防性储蓄 + 收入风险 ; 参考:《管理世界》2011年05期
【摘要】:本文使用纵跨1986~1991年和1995~2006年两个时期的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选取收入结构的急剧转变作为观察经济转型的微观视角,通过运用简约回归方法检验缓冲存货模型的推论,定量估计了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强度。我们发现,浙江省农户不仅持有预防性储蓄以应对收入风险,而且,具有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模拟的结果显示,对处于财富均值水平的农户而言,收入风险的标准差每增加50%,预防性储蓄占家庭净财富的比重增加75%。对全体样本农户而言,倘若完全消除收入风险,预防性储蓄消失将导致家庭净财富总和下降67%。
[Abstract]:In this paper , by using the data of the fixed observation point of Zhejiang in the period 1986 - 1991 and 1995 - 2006 , the sharp change of the income structure is selected as the micro - visual angle for observ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
【分类号】:F832.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2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3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史建民,孟昭智;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9期
5 李小云;董强;刘启明;王妍蕾;韩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及瞄准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11期
6 刘兆博;马树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J];世界经济;2007年02期
7 高梦滔;毕岚岚;师慧丽;;持久收入与农户储蓄:基于八省微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方黎明;顾昕;;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班强;杨立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刘占友;易鹏;;对传统消费函数模型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国内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4 林青;政策性保险: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5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郭心义;赵乐;田彩云;;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探索[J];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7 曹晓兰;;我国小额保险的经济学分析[J];保险研究;2009年06期
8 胡炳志;彭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最优边界与方式探讨[J];保险研究;2009年10期
9 凌文豪;梁金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研究——基于对河南省安阳市某村的实证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史清华;卓建伟;;Civilian Loan Marke Needs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emplified by 3,331 farming households from Shanxi,Hubei,Henan,Jiangsu and Jilin Provinc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顾昕;;走向全民医保: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演变[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顾昕;;走向全民医保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5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徐索菲;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凤杰;作物保险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崇;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孙r,
本文编号:1743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4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