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回收流动性和发展实体经济: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8-04-13 08:26

  本文选题:通货膨胀 + 经济增长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摘要】:流动性过剩和成本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两大推手。2011年,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通胀水平预计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在生产成本明显上升、需求不够旺盛和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仅仅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法有效治理当前通胀,还必须同时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减轻通胀压力:一是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增强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和增加供给,以直接减轻通胀压力;二是通过作用于股市以增强股市吸收过剩流动性的能力;三是通过增加就业缓解通胀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Abstract]:Excess liquidity and rising costs are two big drivers of this round of infl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high before and after stabilising" in 2011.Under th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where production costs are obviously rising, demand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liquidity is serious excess, the use of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can not effectively control current inflation, but it must also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re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can alleviate inflation pressure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absorbing idle social funds, enhancing enterprises' ability to absorb costs and increasing supply, in order to directly alleviate inflation pressure;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to absorb excess liquidity by acting o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third i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flation on residents' lives by increasing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理论模型和政策模拟研究”(70973129)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F8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朋荣;;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中国的相关性[J];金融研究;1988年10期

2 王军洁;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巩建华,徐秀玲;论建立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方式[J];兰州学刊;1996年05期

4 李成;;论经济增长中的物价上涨[J];金融研究;1991年06期

5 高瑞科;从湖北看投资与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J];中国投资;1995年07期

6 徐世龙;试析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3期

7 张立群;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1997年05期

8 范剑平;祝宝良;;CPI上涨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J];金融博览;2007年09期

9 何宝华;通胀成因探源[J];广东经济;1996年03期

10 徐剑刚;宋鹏;李治国;;石油价格冲击与宏观经济[J];上海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思;;风雨30年:中国通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沈坤荣;;经济增长模式与通货膨胀[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3 夏兴园;;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4 支大林;;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及其双重压力[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5 邵志勤;张铭东;;亚洲地区通货膨胀研究[A];第六届亚太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8年

6 李治国;;论通货膨胀的隐性危害与对策[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陈东琪;;在“防胀”和“防滑”之间建立新平衡——近期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措施建议[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恩棠;;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中通货膨胀的处理[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小鲁;;我国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10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梓;判断是否存在通胀需认真看数字[N];证券日报;2010年

2 早报记者 叶馥佳;伯南克:美经济两年内温和增长[N];东方早报;2007年

3 但有为;樊纲:对当前通货膨胀形势不必太悲观[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高盛大中华区经济学家 梁红;中国:越发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N];证券日报;2005年

5 吴晓求;控制通胀不能损害经济增长[N];财会信报;2008年

6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谭丰华;通胀之治:必须依赖真实的经济增长[N];南方日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中国经济高增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程晖;最漂亮的一次经济增长是中国创造的[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左晓蕾;价格上涨不都是通货膨胀[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朱菲娜;明年经济增长将前高后稳[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松涛;铸币税 货币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欧阳明;我国税收增长问题研究:1994-2007[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7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守法;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李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马拴友;中国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双;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吴克保;利率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唐甫光;新加坡的汇率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邹丽;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D];武汉大学;2005年

5 梁卫华;越南经济动荡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清涛;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陈清涛;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范云凤;汇率制度和经济绩效[D];武汉大学;2004年

9 葛晶;技术进步与美国“新经济”[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肖倩;通货膨胀与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4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