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内向和外向FDI的影响
本文选题:美国对华反倾销 + 垂直分工 ; 参考:《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摘要】:本文基于分工模式和实证分析探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内向和外向FDI的影响。研究表明:(1)垂直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下游企业、水平分工FDI在中国建立的投资企业都会放大美中行业贸易逆差,引发美国上升的行业损害抱怨。结果,美国对华反倾销对这些分工FDI在中国的投资意愿产生不利的影响。(2)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金属制造业、化学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对美出口及其内向FDI产生很不利的影响。2004-2009年中国制造业部门吸收的内向FDI比重出现近20%的大幅下降,这很好地证实了基于分工模式的理论预测。(3)虽然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呈增加态势,但是中国企业并没有积极地采取对美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规避反倾销壁垒,而是选择避税地进行外向FDI。这种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很难形成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US anti-dumping on China's inward and outward FDI.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FDI downstream enterprises established in China and horizontal division of labor FDI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will magnify the trade defici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lead to rising industry damage complai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result, antidumping by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China h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willingness of these FDI divisions to invest in China. (2) Anti-dumping by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China h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met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particular, the textile industry has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US exports and inward FDI. The proportion of inward FDI absorbed by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declined by nearly 20% between 2004 and 2009. This confirms very well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model.) although US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ese products is on the increas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not actively adopted the way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circumvent anti-dumping barriers. Instead, choose tax havens for outward FDI. This kind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attern is very difficult to form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BJY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批准号:08JJD790138) 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C类)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SHKXZD002)的资助
【分类号】:F752.02;F832.6;F22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宗斌;于洪波;;中日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晓东;;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J];亚太经济;2007年04期
2 高秋锦;;县区级质监局网格化监管的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07期
3 黄晖;入世将给我国的商标保护带来什么[J];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13期
4 唐绪兵;钟叶姣;;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8年10期
5 刘林青;谭力文;;为研发而申请专利还是为专利申请而研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6 秦尊文;;双迁模式: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策略[J];决策;2007年02期
7 余翔;;空间集聚发生机理的数理分析:时间成本与技术优势视角[J];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8 闫逢柱;乔娟;秦建军;;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对就业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区域经济:过渡年的新看点[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Z1期
10 王建华;陈永鹏;徐华亮;;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研究——以中国纺织服装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天宝;韩增林;;全球化之产业与环境变迁下的城市区域整合[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伍江川 方晓哺;“垂直分工”悄生变局[N];四川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伍江川 方晓哺;和谐“9+2”[N];四川日报;2005年
3 姜永坤;吸收外资也要讲质量[N];解放日报;2005年
4 王云平;盯紧菜篮子米袋子远远不够[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5 台湾省建筑投资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 赖正镒;海峡两岸不动产互动趋势增强[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本期执笔 宋时飞;如果刘易斯到了广东[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朱丹 通讯员 周栋林 曹宣;外资龙头加速释放产业集聚力[N];嘉兴日报;2009年
8 记者 许程丽 通讯员 仙芳;我是外来务工者 我也能当老板[N];绍兴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何卓;职能不清,规划才会“打架”[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书记 丁影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 王泠一;城市转型与青年参与[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静;东亚产品内分工和零部件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曾铮;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庄荣良;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源远;我国贸易结构的重新测算及升级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2 吴俊萍;国际生产垂直专业化分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月;金融产业集聚的微观动因及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01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0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