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与性别就业歧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的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外资 + 性别就业歧视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基于2004-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利用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法实证研究外资进入对性别就业歧视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进入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性别就业歧视,外资未进入的企业缓解了性别就业歧视。分行业看,外资进入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加剧了性别就业歧视,外资进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缓解了性别就业歧视;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外资进入的企业加剧了性别就业歧视,中西部地区外资进入的企业缓解了性别就业歧视;分来源地看,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外资进入缓解了性别就业歧视,来源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外资进入则加剧了性别就业歧视。因此,需注意外资进入的性别就业歧视效应,提高外资进入的质量,促进就业公平。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data of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from 2004 to 2011, the impact of foreign capital entry on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was studied empirically by using the tendency score matching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capital entered aggravated the discrimination of gender employment to some extent, and the enterprises that did not enter foreign capital alleviated the discrimination of gender employment. In terms of industry, capital-intensive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enterprises entered by foreign capital have aggravated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while labor-intensive enterprises entered by foreign capital have alleviated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from a regional point of view, The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in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ggravated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whil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oreign investment has alleviated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terms of origin, the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has alleviated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From other countries,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region aggravated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 entr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capital entry and promote employment equity.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经济路径优化与政策研究”(12BJL054)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分工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13CJL062)
【分类号】:F832.6;F24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志红;;关于消除就业歧视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06期
2 张玮;;就业歧视:人才不能承受之重[J];中国就业;2004年09期
3 吴福顺;;数字[J];WTO经济导刊;2007年08期
4 冯英;;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陈剑;;你遭遇就业歧视了吗?[J];创业者;2006年05期
6 薛磊;;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7 薛磊;;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探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9期
8 张雄;石实;;从就业歧视的角度看《就业促进法》[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5期
9 唐其宝;;我国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周雪梅;落滕腾;;试论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规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6 吴佩娟;;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8 申林;;影响我国就业促进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实现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申林;;政府在我国就业促进中的责任缺失与重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春明;王丹莹;;美欧劳工标准的提出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赵文明;隐性就业歧视仍难绝[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建平;就业歧视令求职者有苦难言[N];兰州日报;2008年
4 林其旺;台湾应对就业歧视不容乐观[N];法制日报;2009年
5 日报记者 曾繁华;就业歧视这堵“墙”该不该拆?[N];柳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晓阳;建立监督机制 防止女性就业歧视[N];陕西日报;2011年
7 陈晓辉邋周兵;盐都区法院受理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胡高崇;职场女性六权益易受侵 隐形就业歧视居首[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万静;富士康涉嫌就业歧视被告上法庭[N];法制日报;2011年
10 阿成;关注就业歧视[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杰力;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成剑;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成q,
本文编号:1802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0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