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

发布时间:2018-04-26 01:42

  本文选题:潜在产出 + 产出缺口 ; 参考:《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2007年我国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既表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起到了应有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扩张性经济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output in China since 1978.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increasing returns on scale; the output gap has a strong role in explaining inflation; in 2007, the actual output in China exceeded the potential output, and the pressure of price rise was obvious. Although China's actual output was lower than the potential output level in 2009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output gap was not serious, which not only showed that our economic stimulus policy had played a role, but also showed that with the strong recovery of the economy, The expansionary economic policy should return to neutral step by step,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基金】: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度重点课题“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22.5;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2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3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周旭峰;许雄奇;;FDI对我国就业贡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欧阳志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4 蒲艳萍,王宇兰;转型期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市场化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5年06期

5 薄文广;;FDI挤入或挤出了中国的国内投资么?——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与检验[J];财经论丛;2006年01期

6 胡兵,赖景生,胡宝娣;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7 吕光明;齐鹰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一个基于CF滤波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8 李春吉;中国货币经济波动的一般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9 郭玉清;刘红;郭庆旺;;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10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段海英;财政赤字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范海燕;黑龙江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4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蒙永胜;新疆绿洲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6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包群;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孟祥云;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在余;需求约束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辉儒;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勇;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郝枫;我国资本存量问题探讨[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4 庄佳强;货币冲击对实际变量存在持续性效应吗[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毅;基于经济增长模型的动态效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洪传春;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张波;人力资本与江西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南昌大学;2005年

8 刘胜辉;人力资本与出口贸易、FDI技术溢出:基于湖南的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徐鹭鹭;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与应用的再思考[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毅群;体现型技术进步、设备投资与TFP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3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4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6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7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光明;;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石柱鲜;孙皓;王婷;;中、日、韩潜在产出的估计与比较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3 邓创;李玉梅;孙皓;;基于自然利率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4 陈乐一;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J];财政研究;2001年05期

5 王景武,曾学文;当前产出缺口的判断与金融调控取向[J];西南金融;2005年11期

6 寇慧杰;;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化工质量;2007年05期

7 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8 郭鹏辉;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4期

9 王宏涛;;1979~2007年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模型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09年14期

10 周佳迪;;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建军;;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王军;;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及其评价[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重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联储高官:中期通胀压力超预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研究人员 傅勇;政策退出滞后于经济周期要求[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中航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戴磊;通胀有加速趋势,但下半年仍看回落[N];中国航空报;2011年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张龙清;货币的混乱信号[N];国际商报;2009年

5 许江山;中国通胀背后的逻辑[N];期货日报;2011年

6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邹功达 谢贞联;产出缺口巨大 通货膨胀短期内不会到来[N];期货日报;2009年

7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钟言;货币“紧缩”不足惧[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雷曼兄弟亚洲(不包括日本)首席经济学家 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亚洲通胀幽灵隐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撰文 罗琳;CPI VS SPI 哪个更有效?[N];上海金融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小乐 杨群;加息仍难确定[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志宏;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俊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凯;最优利率规则:一般理论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丁福云;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余元全;资产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孔令宽;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雷国胜;货币政策的动态优化与调整[D];四川大学;2007年

9 孙丽;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华;我国潜在产出测算及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李辉;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3 张健;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姜梅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贺翠珠;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估计方法研究及评价[D];湖南大学;2006年

7 肖宏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娜;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检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婷;中日韩三国潜在GDP的估计及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苗;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3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03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