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全球流动性 + 中国经济 ; 参考:《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外部流动性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然后建立全球流动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其演变特征予以分析。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流动性扩张的外部冲击通过扩大出口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直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经由国际大宗商品渠道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部分隔离了全球流动性向国内货币投放的传导,确保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ransmission path and mechanism of external liquidity influencing China's economy are first expounded, and then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global liquidity is established and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SVAR-bas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rnal impact of global liquidity expansion directly stimulat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expanding exports and increas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mported inflationary pressure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channels should not be ignored. Central bank hedging operations partially insulate the transmission of global liquidity into domestic money, ensuring macroeconomic control.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政策选择”(10YJC790376)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1ZS185)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J51702)的资助
【分类号】:F821;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俊雪;郭庆旺;;经济开放、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美国经济冲击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衍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战略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2 陈建斌;龙翠红;;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3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4 何念如;朱闰龙;;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6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9 刘霞辉;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10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国际资本流动、经济扭曲与宏观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仲,,陈德照;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欧洲;1994年06期
2 岳军;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政策[J];财政研究;1999年06期
3 李学军;扩大内需:'99中国经济增长窥视[J];理论导刊;1999年05期
4 ;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1期
5 ;内需仍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J];特区展望;2001年06期
6 林毅夫;;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J];宁波经济;2001年01期
7 ;专家观点[J];中国信息界;2003年14期
8 李兵,樊继达;破解中国经济虚热之谜——专访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教授[J];法人杂志;2004年Z2期
9 ;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J];现代乡镇;2004年12期
10 韩保江;;中国发展的忧患之思[J];理论参考;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胡曙光;;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兼论当前投资过热问题[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晓华: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明年增幅将超8%[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4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5 黄祖辉;;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的若干看法[A];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C];2009年
6 刘佛丁;;对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新估价——评罗斯基著《战前中国经济增长》[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桑百川;;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与前景[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石洪涛;;世界瞩目中国:非典不是经济危机 仍对中国寄予厚望[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9 邓凌云;;“硬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扩张[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刘金全;;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长波态势——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的判断和分析[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改革》学术顾问 武建东;全球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线[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春红;不利因素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张泰欣;中国经济增长面临20年来低谷[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通讯员 罗静 记者 王芳;“我不觉得中国经济增长会受到巨大影响”[N];江苏经济报;2008年
5 李帅;保增长促转型 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秩序[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6 记者 贺斌;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至关重要[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泥;明年中国经济增长10%没问题[N];厦门日报;2008年
8 早报见习记者 李耀宗;中国经济增长四大动力没出问题[N];东方早报;2008年
9 记者 周英峰;联合国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高健;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或达8.9%[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峰;中国经济增长的阻滞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沈宗范;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外资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涛;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中的财政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熊俊;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D];四川大学;2006年
7 蒋长流;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深化与资本生产率变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德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10 魏枫;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研究与中国经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金鹏;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贡献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俊杰;中国经济增长原因的卡尔多方法分析(1979-2008)[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叶新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和制度动因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4 吴海阳;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谭顺富;中国经济的增长要素分析与展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王莹;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发展[D];外交学院;2009年
7 翟青;信用卡与中国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吴超;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偏好”:现象、根源及其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千;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D];郑州大学;2002年
10 王凯;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5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