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本文选题:间接融资 + 自主创新 ; 参考:《投资研究》2011年11期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我国仍是一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因此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1997-2009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间接融资对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接融资对全国自主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正效应,尤其对东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强,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比较显著,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主要依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Abstract]: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core power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financial support. Because China is still a bank dominated financial structure based on indirect financing,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anel data of 1997-2009 of China's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analyz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indirect financing for various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irect financing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vitality and innovation efficiency, especially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Autonomous Innov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support is more significant to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商业银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研究”(2010DEA037-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感谢匿名评审人的建议
【分类号】:G322;F83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2 姜烨;金融支持、不良贷款与内生金融产权[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3 贺力平;金融发展与中国投资增长——1981-2002年数据测算及初步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4 华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5 赵更申;雷巧玲;陈金贤;李垣;;不同战略导向对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6 梁琪;滕建州;;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再思考:基于变量结构变化的多元VAR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7 尹希果;陈刚;程世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基于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计[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8 李泽广;王群勇;高明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关系因果模式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9 刘元芳;;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10 陈蕾,施源;个人住房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鹏飞;郑江淮;;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勇;谢建敢;;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应博;何建坤;吕春燕;;大学科技园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元芳;;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忠卫;魏丽红;;知识型员工与组织间心理契约关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建宇;张英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运营模式研究:基于创新型企业的调研[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徐宁江;;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金融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8 刘华文;谭力文;;美日创新政策比较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王威;分工网络与金融系统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荣先恒;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徐伟;法、金融和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葛结根;资本结构契约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6年
9 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严浩军;基于动态调整模型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彦东;中国金融波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周春果;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陈楠;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卜凡玫;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6 李敬;三峡库区金融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江群;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李蕊;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玉奎;面向自主创新的东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小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与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3 王莉;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以新经济为例[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4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5 孙伍琴;论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6 邹伟进;刘峥;;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7 李志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8 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10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华;;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 唐承业;;第一讲 增强创新观念 培养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11期
3 ;完善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J];新材料产业;2006年06期
4 王建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J];理论学习;2007年01期
5 王亮;;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功能[J];商业经济;2008年18期
6 刘茂盛;;优化产业内贸易,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商贸;2009年13期
7 ;安庆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J];安庆科技;2006年04期
8 陈宇学;;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J];理论视野;2010年08期
9 曹湘洪;;与高校携手共创大型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新局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07期
10 ;张昌平市长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率先构筑创新型城市[J];厦门科技;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振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2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4 ;建设六大模块,实现产学研互交、互联、互补、互助[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5 李英姿;;关于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构想[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赵立华;邴兴国;;新能源项目融资方案设计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楚海涛;;关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专利代理机构定位与作用的探讨[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力;;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初步建设及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卢立峰;李兆友;江山;;产学研合作对推动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国栋;自主创新铸就河北产业高地[N];河北日报;2006年
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贵州[N];贵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赖名芳;保护版权就是保护民族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颜廷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区域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自主创新 加快益阳发展[N];益阳日报;2006年
6 金振蓉;又好又快离不开自主创新[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实习生 陈仕艳;自主创新“升级”国家发展战略核心[N];工人日报;2007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钮怿;自主创新,中国正在提速[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慎海雄 季明;转变增长方式,浙商如何突破“门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啸宇;我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N];西宁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李华威;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跃;上海生物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鲍永安;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雍兰利;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彭建平;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翼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范书琴;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段学民;演化视角下的自主创新导向型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郑少甫;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利青;FDI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房婷婷;FDI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崔毅;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余静;FDI对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9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89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