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的再分析——兼论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0 22:12

  本文选题:货币化比率 + 现代货币数量论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在苗文龙《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存在"失踪"货币和"高货币化"的原因,运用GARCH模型再次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外汇储备、银行利率对我国货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货币化、低通胀并存,即我国存在"失踪"货币,这是由我国高而平稳的经济增长率、低位运行的投资收益率、低位平稳的物价波动等因素造成的,同时,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也使得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加大,提高了货币化水平;我国的货币、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货币化比率,对抑制"高货币化"具有作用。尽管自2010年7月以来我国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仍然存在"失踪"货币的现象。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Miao Wenlong's essay on the quantity of Modern money and the cause of "High monetization" in China (A study on the Technical economy of quantity, No. 12, 2007),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onetary quantity,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missing" currency and "high monetiza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bank interest rate on China's monetization by using GARCH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has high monetization and low inflation, that is, there is a "missing" currency in China, which is caused by the high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low operating investment return rate, the low stable price fluctu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in trade surplu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also increased the investment of our country's base currency, which has raised the level of monetization.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put and price levels. Exchange rate reform reduces the monetization ratio in China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training "high monetization".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great inflationary pressure since July 2010, 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currency still exists in our country in the long ru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0;F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伍志文;;“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2 程建胜;中国真的存在"超额货币"吗?——关于"交易方程式"适用性的质疑[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3 方先明;张谊浩;;中国货币迷失的演化及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4 汪洋;;中国M_2/GDP比率问题研究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5 李斌;经济发展、结构变化与“货币消失”——兼对“中国之谜”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王韧;吴健;;外部影响与“迷失”货币的成因——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7 马明和;王宇伟;;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货币迷失、非FDI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问题[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平;关于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增量关系的质疑[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2 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影响分析及政策涵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3 王家华,蔡则祥,杨凤春;经济证券化:指标体系构建与中外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08期

4 胡智,邱念坤;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5 郑震龙,朱松华,郑泽华;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绩效及其优化[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6 崔建军;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7 魏永芬;关于我国M_2与GDP的比例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9 廖文;张祥龙;;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魏永芬;货币供求与M_2对GDP的比例[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青;外资与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樊卫东;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阙澄宇;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7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武小欣;经济转轨中的金融调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尉高师;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于洪波;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2 李玮玮;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曾伟军;论我国贷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穆林;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5 吴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基金运营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6 史晨昱;论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时卫干;中国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李文龙;M_2/GDP比值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一种理论诠释[D];暨南大学;2002年

9 陈昭;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则的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曾宏;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湖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慈;论我国当前超额货币供应与潜在的结构性通胀压力[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4期

2 伍志文;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1期

3 胡智,邱念坤;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4 裴平,张谊浩;人民币外溢及其经济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5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6 郭浩;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稳健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7 伍志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8 吴育华,吴奉刚;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李康;超额货币、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10 伍志文;;“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明;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和货币主义的历史命运[J];世界经济;1980年10期

2 金河;;关于货币学派理论及其实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1982年02期

3 胡岳岷;;现代货币数量论述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郑先炳;论货币流通速度递增规律[J];财贸经济;1986年09期

5 田忠宝;;当代西方经济学介评(二)[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04期

6 杨仲伟;张曙光;王诚;韩制能;;我国通货膨胀的诊断[J];经济研究;1988年04期

7 高天虹;货币数量论述评[J];金融科学;1989年03期

8 伊明;对金融改革理论出发点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9 刘以治;西方经济学简要评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程琳;;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评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鹏 马蕾;弗里得曼:抛弃凯恩斯的革命者[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张弘;二月:哪些书能使我们更明智?[N];北京日报;2003年

3 范春萍 钱俊 刘孟升 贾宝兰 杨进刚 周洪波 彭翔 吴晓斌;他们正在编什么(下)[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梁小民;另类货币政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缔造者[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傅勇;智者远去新经济时代谁来引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马天禄;深化中部的金融改革[N];金融时报;2006年

8 梁小民;我心中的弗里德曼[N];南方周末;2006年

9 本报记者 黄真;中国经济的安全度更高了[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忠;经济货币化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16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916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