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企业技术“低端锁定”
本文选题:FDI“低端锁定” + 企业技术 ; 参考:《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文章利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考察FDI对企业技术选择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可以提高合资企业技术水平,却降低了与合资企业同在一行业的非合资企业技术水平,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资本相关技术。负向外溢效应证实了FDI可能通过"市场窃取效应"导致与合资企业同在一行业企业技术选择的"低端锁定"。同时文章也发现,FDI还降低了与合资企业同在一城市的非合资企业技术水平,这可能是通过"技能员工窃取效应"完成的,这也导致了非合资企业的技术"低端锁定"。进一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整体评估表明,在样本数据中FDI负面外溢效应超越了正向外溢效应,整体效应为负,因此得出结论,FDI整体上降低了东道国的企业技术选择水平。在这个意义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FDI吸引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技术的"低端锁定"。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microcosmic data at the firm lev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the technological choice of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DI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joint ventures, but reduce the level of non-joint venture technology in the same industry as the joint venture. This effec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capital-related technology.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 confirms that FDI may lead to "low-end locking" of technology choices in the same industry as the joint venture through "market theft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found that FDI also reduced the level of non-joint venture technology in the same city as the joint venture, which may be done through the "skilled employee theft effect", which also led to the "low-end locking" of non-joint venture technology. Further,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exceeds the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negative in the sample data. In this sens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f the FDI policy led to a certain degre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low-end lock."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名称:高校毕业生雇佣与企业技术升级:理论与江苏证据,项目批准号:2010SJB870004)
【分类号】:F832.6;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宇;;制度约束、外资依赖与FDI的技术溢出[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2 时磊;;外资主导型出口导向战略的“大国困境”: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3 刘志彪,张晔;中国沿海地区外资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苏州地区的案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4 寇宗来;;技术差距、后发陷阱和创新激励——一个纵向差异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9年02期
5 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6 沈坤荣;李剑;;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7 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推动了中国企业出口吗?[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琦;;流通企业影响力的制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霞;陈柳钦;;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4 邵敏;包群;;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行为与企业的经营表现——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5 张莉;鲍晓华;;外包量化方法的新进展: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6 张廷海;;跨国公司FDI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基于东道国产业集群竞争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4期
7 宋娟;;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8 杜宇玮;熊宇;;市场需求与中国制造业代工超越——基于GVC与NVC的比较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9 陈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演进视角的比较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10 陈勇;;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能力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金芳;;变化中的世界生产体系及其对中国的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3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外资企业政府管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郝肖影;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国瑜;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吴婵;FDI对江西贸易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杨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军;湖南邵东县域经济产业升级问题探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沈晨;长三角地区FDI技术溢出空间局限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英;重庆市政府引进FDI行为及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蒋轲;中小企业战略转型中行业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2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3 张晔;“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的新道路(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11期
5 刘志彪;经济国际化的模式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8期
6 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年02期
7 陆铭;陈钊;杨真真;;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收益递增、策略性行为和分工的效率损失[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8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9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10 吕冰洋;;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1978—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俊;刘永鑫;;技术选择、体制建设与推进创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鞠晓伟;赵树宽;;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3 王苹香,轩桂银;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定量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鞠晓伟;赵树宽;;信息与通信产业技术选择对其技术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J];现代情报;2007年07期
5 李垣;陈金贤;周世坚;;外商投资企业技术选择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1991年06期
6 昌敏;;在合资企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科学管理研究;1992年04期
7 毛相麟;;第一家中古合资企业的成功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1993年05期
8 俊冲;;一个不容忽视的漏洞——谈合资企业引进设备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管理;1995年06期
9 郭将;;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依据的探求——基于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10 陈佳琪,王秀山;东北工业振兴的技术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江波;;STS视角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技术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朱洛玲;张伟;;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3 牛莉;王广龙;刘伟;王德江;;企业改善活动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管理方式[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汪向阳;;西部大开发中的技术选择与社会控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刘新芳;;驻马店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对策研究[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6 朱宜兵;;如何提高按摩人员的技术水平[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林建兵;周建中;;存在风险情况下的企业技术研发策略探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8 屠云璋;屠家宝;;新型高效户用沼气池技术选择研究[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9 乔翠霞;;山东省技术引进外溢效应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盘点2005:入世四周年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发展报告[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辰;第二工厂:合资车企“第二战场”[N];中国石油报;2007年
2 企 宣;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获世界荣誉[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朱亚峰 樊金如;附条件不起诉让企业技术骨干受益[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甄宇鹏 荆林波;韩国实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山西省阳泉市科委主任 苏元文;加速提升企业技术结构层次[N];科技日报;2000年
6 晏燕;企业技术投入:有人算账没人埋单[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王欢院 汪曼莉;企业要做技术创新的主体[N];陕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游峰;去年外企实现内销额1.79亿[N];东莞日报;2011年
9 记者刘枫;我区企业技术中心突破百家[N];新疆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 郭金凤 通讯员 王瑞;搭建通向“蓝海”的技术平台[N];首都建设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黄茂兴;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全勇;中国合资企业组织形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马明申;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刘迎霞;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姜雨;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邱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
8 陈磊;国际寡占竞争框架下的最优战略研发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何义纯;跨区域合资企业战略角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构建与系统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建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协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刘晓玲;论技术体系生态化[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 邹善勇;辽宁省企业R&D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育晓;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魏海燕;基于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企业科研与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刘娜;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冯俊U,
本文编号:1963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96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