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性缺陷与破解对策
本文选题:金融市场 + 信用评级业 ; 参考:《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摘要】:2011年美欧债务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信用评级业再一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摆脱在信用评级上缺乏话语权的尴尬局面。中国信用评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导致信用评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而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快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壮大迫在眉睫,关键在于破解制约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Abstract]:In 2011, the debt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triggered a sharp turmoil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once again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China must shake off the embarrassment of a lack of voice in its credit rating. Although China's credit rating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but because of many institutional de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i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And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al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in China. The key lies in solving the bottleneck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F832.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宇松;;中国信用评级业的供需矛盾及解决途径探讨[J];上海金融;2010年12期
2 何津;;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1期
3 阎波;;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及美国债券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10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宇松;;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困境与监管启示——基于信誉机制理论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2 黄河;;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美国评级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观察;2011年06期
3 孙海容;;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准入条件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0期
4 徐小茗;;美国信用评级行业改革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启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0期
5 黄河;;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迟铁;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彬;我国信用评级规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宋倩;我国信用评级问题研究—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康迎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顾林;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及完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牛娟娟;夯实系统建设 做好征信服务[N];金融时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正彦;开放金融市场的辩证思考[J];财经研究;1986年12期
2 祝金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的外因浅谈[J];武汉金融;1988年02期
3 ;四川省金融市场研讨会论文目录[J];西南金融;1989年06期
4 杨勇 ,陈锦川;我省第一家会员制金融市场成立[J];西南金融;1991年03期
5 ;进一步发展我省金融市场 搞活资金融通——省人行系统金融市场负责人联席会议召开[J];西南金融;1992年01期
6 崔建军;中国金融市场发育面临的困难[J];财经科学;1989年01期
7 周建松;十字路口的选择——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估计和发展思路[J];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04期
8 李麦秋,胡继之;当前金融市场的状况和发展前途[J];长江论坛;1989年05期
9 周晖;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利与弊[J];企业经济;1990年12期
10 冯斌,杨勇;大胆拓展融资渠道 完善地级金融市场[J];西南金融;199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锋;;金融市场复杂性研究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艳;;现代金融中介观:理论演变与现实选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朱新蓉;;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吉林大学课题组;;吉林省发育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三)[C];1998年
5 杜本峰;;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其安;杨秀苔;;基于过度自信的金融市场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杜本峰;;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中文论坛讲演暨优秀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水亭;徐扬;;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模型演变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摘要[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骏;;发展规范金融市场[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3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 徐策;金融市场与人的自由选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虎;公司债券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何辉;金融市场税收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宗润;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5 任仙玲;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市场相依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刘维奇;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D];山西大学;2008年
7 张晓晖;当前我国利率政策阻滞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陈阳;中国有效金融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治刚;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及其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路志刚;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促进金融市场结构效率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恒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周佳敏;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荻;我国股指期货发展与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唐力力;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私人业务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武琳;金融市场特性分析与非均衡金融理论探讨[D];河海大学;2006年
7 黄锋;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刘战;农村金融运行绩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蒋惠惠;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03年
10 周练;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效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68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96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