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结构突变及不确定性检验
本文选题:通货膨胀率 + 结构突变 ; 参考:《统计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过程的结构突变特征进行样本内及样本外检验,进而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率序列在1983年1月至2010年9月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结构突变点,而该结构突变点发生在1996年4月,这与我国在1996年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事实相一致。虽然本轮金融危机致使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相当程度的压力,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通货膨胀率并没有凸现结构突变点。基于两个基准模型和五个比较模型在不同预测水平下对样本外数据进行预测所得结果表明,五个比较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获得小于两个基准模型的均值损失。此外,我们使用多个模型进行联合预测时发现,联合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measure the uncertainty of inflation by testing the structural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ynamic process of inflation rate in China both in and out of sampl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structural mutation point in the inflation rate sequence between January 1983 and September 2010, which occurred in April 1996.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China successfully realized a soft landing in 1996. Although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considerable pressure on China's inflation,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inflation rate did not highlight the structural mutation point. Based on two benchmark models and five comparison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loss of the five comparison models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two reference models in most cases. In addition, when we use multiple models for joint prediction, we find that the results of joint prediction are representative and reliabl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育部;吉林大学"985工程""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随机波动模型估计方法及应用研究”(70971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货币政策规则非线性的理论模型与计量研究”(71001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宏观经济总量内在关联机制的动态计量研究”(08JJD790133)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宏观调控模式研究”(2010JC026)资助
【分类号】: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金全;郑挺国;隋建利;;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过程和波动过程中的双长记忆性度量与统计检验[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卫东;股票市场波动性、传导机制与风险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贵军;收入的增长趋势与不稳定性对中国农户消费倾向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2 周宏山;李琪;;中国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6年12期
3 林伯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4 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5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6 王维国,黄万阳;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8 谢子远;王合军;杨义群;;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参数估计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9 周建;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09期
10 杭斌,申春兰;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通货膨胀“真”与“假”[J];财政监督;2011年12期
2 朱伟一;;央行,请壮士断臂![J];世界博览;2011年13期
3 车燕平;;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4 王宏利;;通货膨胀与房屋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的数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3期
5 高伟;;印度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6 侯娜娜;李静;;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7 闫中萍;;中国通货膨胀的分析[J];华章;2011年20期
8 胡古月;何红见;;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通货膨胀和应对措施[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9 彼得·波恩霍尔兹;吴乐乐;苗连营;;货币宪法、政治经济体制与长期通货膨胀[J];学习论坛;2011年07期
10 刘霞;;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费雪效应检验[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鸣;赵华;;我国沪深300指数波动率结构突变的检验[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2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李敏;王相宁;缪柏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蓉;郑振龙;;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信息含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7 袁靖;;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动态关联性实证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8 黄德春;林丽;张长征;;基于物流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陈永志;朱炎亮;;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10 魏杰;;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治理整顿中的储蓄政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大方;俄央行宣布下调再融资利率[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驻泰国使馆经商处;泰国第四季度告别通货膨胀率负增长[N];国际商报;2009年
3 记者 任芳 译;俄统计局:最近一周俄通货膨胀率为0%[N];中俄经贸时报;2009年
4 记者 任芳;1月份通货膨胀率将低于2.4%[N];中俄经贸时报;2010年
5 宋洁云 冯俊扬;阿根廷再次启动债券重组计划[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夏青;通胀成印度头号议题 再加息可能性大[N];证券日报;2010年
7 记者 潘晟;野村证券亚洲(除日本外)经济部门副主管木下智夫:通胀不会拖垮中国经济[N];上海金融报;2011年
8 青桦;哈萨克斯坦2009年通货膨胀率为7.3%[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9 谭浩俊;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滞胀的可能?[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韩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素然;通胀指数债券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陈文静;我国费雪效应的非参数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邓露;长记忆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建模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4 张自然;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外汇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搏;我国货物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龙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农产品出口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施真强;战后美国利率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胡锡健;股票量价渐近分布及其变点的统计过程控制监测[D];新疆大学;2008年
10 罗毅丹;灵活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升慧;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测算、特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鹏;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长水;基于结构突变协整的人民币升值抑胀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郭江宁;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钟春仿;结构突变理论及其对上证指数的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覃川桃;结构突变下的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杨云帆;购买力平价理论与结构突变—中美实际汇率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俞萍;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效应的定量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秀钢;基于长记忆过程的中国通胀率与通胀不确定性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李莹;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96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