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对中国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
本文选题:特质波动率 + 横截面收益率 ; 参考:《世界经济》2011年05期
【摘要】: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探讨"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中国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t volatility and cross-section return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discusses whether there is a mystery of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atility rate of Chinese stock and the cross-section return, but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disappears after controlling the turnover rate which represents the heterogeneity belief.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short selling restrictions and investor heterogeneity, asset prices will be overestimated and the future yield will be reduced, resulting in a special volatility mystery in the Chinese marke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1087)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2.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波;李湛;顾孟迪;;基于风险偏好资产定价模型的公司特质风险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2 范龙振,单耀文;交易额、A股比例、势效应和三因子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周琳杰;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赢利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08期
4 苏冬蔚,麦元勋;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我国股市资产换手率与预期收益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5 邓长荣,马永开;三因素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5年05期
6 马超群,张浩;中国股市价格惯性反转与风险补偿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7 汪炜,周宇;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8 陈信元,张田余,陈冬华;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9 朱战宇,吴冲锋,王承炜;不同检验周期下中国股市价格动量的盈利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谦;对投资有限理性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2 孟庆顺;;CAPM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检验[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唐俊,宋逢明;证券咨询机构选股建议的预测能力分析[J];财经论丛;2002年01期
4 何问陶,邓可斌;中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信号效应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4年06期
5 薛华,周宏;上海证券市场CAPM的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6 王征;张峥;刘力;;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7 王志强;王月盈;徐波;段谕;;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表现特征[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8 孙云辉;杨晓丽;;流动性溢价理论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9 刘少波,尹筑嘉;沪市A股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10 宋献中,王展翔;股票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基于时间序列回归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霞;肖新平;;基于多因素的证券收益率灰色组合预测模型[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兵;;股票市场风险因素与小公司效应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峰;中国双重上市公司A、B、H股价格差异及协整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胡月晓;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邹功达;中国A股与B股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阙紫康;中国股票市场制度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吴忠群;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卢铁男;中国股票发行定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林朝华;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9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0 徐旭初;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男;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综述及基于国内视角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周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孔欣欣;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4 智颖飙;新疆贸易竞争力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5 周建波;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研究:研究方法和经验证据[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6 李旭升;中国股票系统性风险的预测[D];厦门大学;2001年
7 张海军;金融风险的度量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8 胡雄鹰;中国证券公司现代市场风险管理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郭践;中国通信制造业的风险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欧t,
本文编号:2011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1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