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国家助学贷款 + 性质界定 ; 参考:《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Abstract]:As the main channel of subsidizing th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ational student loan has been a strong policy and measure pushed forward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education, finance and other department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99.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exploring the work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forming different model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Based on the nature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there are three models. One is the mode of national student loan, the other is the mode of student credit loan, and the third is the mode of government guarantee. Each of the three models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different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助学贷款模式的国际比较》(08JA880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4;G64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建中;;国外助学贷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黄敬宝;;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与整合[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
3 戴晓明;宋富强;;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天鹅;;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困境及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5期
2 尤玉平;卢太耀;张岳恒;;知识贸易视角的高校助学贷款创新[J];金融论坛;2007年03期
3 徐国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改革:问题、应对和错位[J];江苏高教;2009年03期
4 边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缺陷与创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评价与改进[J];晋阳学刊;2007年01期
6 乔兴华;;学术期刊危机:现状、原因与对策[J];理论探讨;2007年06期
7 杨飞虎;;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窘境看政府角色的重塑[J];理论探讨;2007年06期
8 王晓曦;黄国桥;;论我国组建教育政策性银行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2期
9 杜屏;刘文娟;魏新;;利益主体视角下助学贷款困境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商丹;魏小雨;;从高校民事法律关系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缺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熊筱燕;钟慧;;我国高等教育扶困助学财政政策建议[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真真;;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助学贷款困境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振;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肖俊杰;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文苑;基于违约行为的国家助学贷款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侯春霞;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庄丽君;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丁建洪;建立有中国特色油污责任保险模式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钟以彬;高校助学贷款债权人主体多元化构想[D];西南大学;2008年
6 商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法学考量[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谢蓉蓉;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债权保障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马晶;中日高校助学贷款体制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玲;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索静;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效果的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路,李大健;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2 冯静生;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与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蔡则祥;中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4 吕士伟;供给约束与制度重构:国家助学贷款案例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5 李文利;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6 吕炜,肖兴志 ,王晔;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推进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范元伟,万敏;转型中的美国助学贷款制度——联邦直接学生贷款计划透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期
8 孙海燕;透视助学贷款风险[J];西安金融;2004年08期
9 刘溜;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大面积停贷[J];新闻周刊;2004年17期
10 黄敬宝;透过“一费制”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J];中国物价;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怀军;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余瑞福;关于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循环机制的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莉;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孙建平,杜冰;浅谈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关于陕西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J];陕西政报;2004年21期
6 古边;国家助学贷款新规定新在哪儿?[J];学习导报;2005年06期
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5年18期
8 周大平;;让国家助学贷款不再好事多磨[J];教育;2005年04期
9 刘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缺陷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10 ;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排名公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俊;陈宇红;;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四所高校的实证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程亮;;高校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原因及对策分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陆昊;;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完善——基于银行“惜贷”现象的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王宏波;张厚奎;;社会工程学及其哲学问题[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廖茂忠;沈红;;公共利益: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生长点[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易凌;何跃国;;国家助学贷款走出困境的新途径——一种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恩峰;;辽宁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书华;王忠静;;西南山区小流域观光经济带模式设计[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玉转;骆国辉;;关于完善助学贷款机制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秋丽;山东将拨1亿元国家助学贷款[N];光明日报;2001年
2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张福荣;上门入校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N];金融时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继续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N];人民日报;2002年
4 孙涌 李晶彦 靳斯慰;贵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成效显著[N];贵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周仕兴;我区毕业生到艰苦地区服务将享受学费代偿[N];广西日报;2009年
6 聂星 唐兰;暂停国家助学贷款的背后[N];安徽经济报;2004年
7 魏雅华;国家助学贷款:过河卒子不能退[N];检察日报;2004年
8 通讯员 杨占忠 记者 李瑞君;青海加大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力度[N];金融时报;2002年
9 记者 杨晨光;高校毕业生学费代偿办法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张春辉 程志云;国家助学贷款破局难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振;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魏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制度运行及设计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孙涛;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赵亮;我国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宪政之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建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进;精准农业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亮;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模式借鉴及我国循环经济模式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模式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4 李绍强;豫通公司营销代理模式设计与实施[D];广西大学;2007年
5 蔡苗;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汪海华;售房养老模式—养老保障新视角探讨[D];浙江大学;2005年
7 何利娟;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在我国的构建模式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史存治;内蒙古电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设计[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钟莹;构建西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树森;包头市哈林格尔乡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17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1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