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郁南模式”的制度性解析——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新探索
本文选题:郁南模式 + 制度绩效 ; 参考:《学术研究》2011年01期
【摘要】:郁南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创新在于政府主导的信用村评定、首创县级征信中心、扶贫担保基金贷款等。其绩效是既扩大了农村金融普惠面,又促进了县域经济与农村金融双向可持续发展。理性剖析郁南模式,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供给导向制度安排、政府主导优化的金融生态、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关键。针对发展制约,提出了深化改革路径:以需求制度衔接供给制度,用契约信用链接农村民间信用,以财政杠杆撬动农险与信用担保,并审慎增加农村金融机构。
[Abstract]:The innovation of Yu Nan model lies in the government leading the credit evaluation, the first county credit information cente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guarantee fund loan and so on. Its performance is not only to expand the rural financial benefit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ounty economy and rural finance two-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ational analysis of Yu Nan mode, supply oriented system arrangement with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function, government leading and optimizing financial ecology, compatibl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are the key. In view of the restri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deepening reform: linking supply system with demand system, linking rural folk credit with contract credit, leverag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credit guarantee with financial leverage, and increasing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udently.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党委;
【基金】: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08JDTDXM79005) 广东省人才引进项目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2.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兴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8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广文;改善小额信贷与优化农户贷款环境[N];农民日报;2003年
2 葛兆强;加入WTO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策略选择[N];金融时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倩;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绩效与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徐晔;我国农村储蓄—投资制度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继权;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崔鸿雁;山西票号合组银行的机遇、尝试及前景[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5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2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