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承担与宏观审慎管理——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 银行风险承担 ; 参考:《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中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财务数据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关系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反映更加敏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截距效应和负向斜率效应;自有资本比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映较为审慎;热衷于表外业务的银行在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会更加激进。因此,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需要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现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统一协调。同时,对异质性银行实施动态化和差别化的审慎监管,有利于实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长期稳定。
[Abstract]:Based on the GMM model of dynamic non-equilibrium panel system, the financial data of 62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2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monetary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isk-bearing behavior of banks. And this negative relationship is more sensitive to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 variables.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on the risk-taking behavior of banks has obvious heterogeneity. Among them, the risk-bearing behavior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has the positive intercept effect and the negative slope effect, and the banks with higher own capital ratio and larger scale respond to the loose monetary policy more prudently. Banks that are keen on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are more aggressive when monetary policy tends to ease.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target into the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to achieve the unified coordination between monetary authorities and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and differential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heterogeneous banks is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
【基金】:2014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西安交通大学-Fordham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批准号:201406280127)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行业垄断收入分配效应的成因、测度与治理体系研究”(批准号:13CJY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测度与管理研究”(批准号:71203175)的联合资助
【分类号】:F822.0;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意;赵胜民;谢晓闻;;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2 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J];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3 徐明东;陈学彬;;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梅波;范修礼;;金融监管模式的权衡:官方监管与市场监管[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2 谭政勋;魏琳;;信贷扩张、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3 方意;赵胜民;谢晓闻;;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4 赵领娣;张磊;李荣杰;杨明晔;;能源禀赋、人力资本与中国绿色经济绩效[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5 陈昊;;出口是否加剧了就业性别歧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再估计[J];财经研究;2013年09期
6 刘晓欣;王飞;;中国微观银行特征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检验——基于我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9期
7 李丹;;“省直管县”改革对市、县经济利益格局分配的研究[J];财经论丛;2013年05期
8 吕延方;;公共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及其差距的关联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9期
9 梁权熙;白晔;覃巍;;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对FDI的区位流向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997-2007[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赵安平;罗植;;扩大民生支出会推高房价吗[J];北京金融评论;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2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3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廖义刚;杨宣;;投资机会集、代理冲突与审计治理效应——基于过度投资视角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孙雪芬;;美联储货币政策与金融危机成因: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王维国;杜修立;;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动态Panel Data模型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8 赵振全;于震;刘淼;;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性——基于面板数据GMM估计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田柳;赵军;;二元财政、城乡差距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龚新蜀;顾成军;;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出口与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基于新疆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莉莉;基于银行脆弱性的金融加速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丹;住房市场系统模型与房价风险管理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朱元倩;顺周期性下的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袁芳英;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宏观压力测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谢斌;顺周期资金跨市场流动下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调控与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赵清;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王作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余R,
本文编号:2041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4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