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本文选题:信用衍生产品 + 信用违约掉期 ; 参考:《中国金融》2014年23期
【摘要】:正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诞生于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并在1998年由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创设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从此逐渐成为全球交易最为广泛和活跃的信用衍生产品。截至2007年底,全球CDS市场的未清偿余额达62.2万亿美元,这甚至超出了2007年全球GDP的规模(见图1)。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之所以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连续披露巨亏甚至濒临破产,
[Abstract]:Credit default swaps (CDS), first created by JPMorgan Chase in 1995 and cre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n 1998, Since the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world's most widely traded and active credit derivatives. At the end of 2007, the global CDS market had an outstanding balance of $62.2 trillion, exceeding even the size of global GDP in 2007 (see chart 1). The reaso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AIG), the largest insurer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d to disclose huge losses or even be on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broke ou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F8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浩;;信用衍生产品:为何难受宠[J];中国金融家;2004年Z1期
2 赵欣颜;李兆军;;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研究[J];北方经贸;2008年04期
3 朱兴勤;;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与风险分析——从美国的次贷危机谈起[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徐光;张楠;王宏峰;;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相关误区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08期
5 王刚;;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的必要性[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08期
6 包香明;王冬丽;;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构思[J];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09期
7 尹志锋;;发展中国信用衍生产品,推动金融体系功能升级[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12期
8 任广智;;我国应如何发展信用衍生产品[J];民营科技;2011年03期
9 王凯涛,陈金贤;信用衍生产品的产生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喻平;信用衍生产品的功效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金融论坛;200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特质及其风险管理[N];金融时报;2006年
2 田晓军;信用衍生产品及其经济效应(1)[N];期货日报;2004年
3 孙龙 刘燕忠;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4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副总裁(VP) 裴晓明;信用衍生产品渐行渐近[N];金融时报;2006年
5 张文绩;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意义深远[N];上海金融报;2007年
6 记者 高国华;去伪存真 重塑信用衍生产品运行机制[N];金融时报;2010年
7 王宇邋姚均芳;央行要求发挥信用衍生产品作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胡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促进农行经营管理机制转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9 邢莹莹 博士 李金泽 博士;积极开发可使银行与市场双赢的信用衍生产品[N];金融时报;2006年
10 景乃权 陈红霞;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启示[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光磊;国际信用衍生产品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赵欣颜;信用衍生产品机理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及数值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锡林图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银行业稳定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凡;国外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引进[D];武汉大学;2004年
3 牟文娟;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凡;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唐路军;信用衍生产品创新路径及风险控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程华;实用信用衍生产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寒梅;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汪达;信用衍生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罗婷;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刘冰;结构性信用衍生产品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8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5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