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基于货币结构分析视角
本文选题:超额货币供给 + 潜在通货膨胀压力 ; 参考:《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摘要】:长期积累的高额流动性存量、如此之高的货币信贷投放,却未引发与之相匹配的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经典公式受到"中国之谜"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的需求层面,通过有支付能力需求、有效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分析,研究了潜在通货膨胀的流动性压力及其形成渊源,并由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在定义M2和M1分别体现有支付能力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采用了200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了在广义货币M2存量偏高、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强的前提下,M1增长率低于M2增长率、M1占M2比率下降,则表现出沉淀或累积的有支付能力返归,向有效需求转化,预示着通货膨胀可能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论断。
[Abstract]: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high levels of liquidity, such high monetary lending, but not the corresponding high inflation.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monetarism is challenged by the riddle of China. From the aspect of economic dema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iquidity pressure of potential inflation and its origi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and with ability to pay, effective demand and total suppl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netary structure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M2 and M1, which reflect the demand for ability to pay and effective demand respectively, the monthly data from December 2000 to November 2010 are used to prove that the stock of M2 is high in the broad sense. If the growth rate of M1 is lower than that of M2 / M2, the ratio of M1 to M2 will decrease, and it will show a precipitated or cumulative return of the ability to pay, which will turn to effective demand. The argument that inflation may turn from potential to realit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基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WTO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与防范》(立项第33036号)资助
【分类号】:F224;F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2 伍志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3 郭田勇;;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J];金融研究;2006年10期
4 吴军;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斌;经济发展、结构变化与“货币消失”——兼对“中国之谜”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斌,周俊;值得重视的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J];财经科学;1999年05期
2 李义奇;中国银行改革的三种推动力量[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3 周世成;关于我国基础货币调控的若干思考[J];财经论丛;2004年01期
4 黄安仲;;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选择:基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4期
5 贺蕊莉;对积极财政政策效力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6 杨放,李洪江;从渐进改革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9期
7 史薇;对中国金融深化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8期
8 蒋海,齐洁;制度变迁中金融风险转嫁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2期
9 张曙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和趋势[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10 周立;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煜;;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约束: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刘瑞明;白永秀;;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杨柳勇;国际收支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尹俊峰;中国证券市场供求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9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周晓明;论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张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陈标金;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邓德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邓俏梅;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与融资行为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7 黄宁辉;现代中国农业金融成长方式研究:1956—2000[D];暨南大学;2001年
8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9 刘铮;体制转轨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的机制基础探讨——一个从金融中介机制视角对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李芸;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2 郭浩;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稳健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3 史代敏;股票市场波动的政策影响效应[J];管理世界;2002年08期
4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5 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6 刘伟,李绍荣,李笋雨;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7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9 宋小川;非均衡的经济动态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霞;杨祖艳;鲍延磊;;我国超额货币供应研究的传统视角与新视角[J];特区经济;2010年04期
2 王书华;孔祥毅;;不确定预期下居民消费敏感性与超额货币增长——兼论扩大内需的金融制度约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李嘉明;周旋;;论一般物价水平、均衡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的关系——基于改进现金交易方程的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4 施鹏亚;;超额货币供给的通货膨胀效应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5 姚蔚平;;投资过度、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与货币供给超额现象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11期
6 薛涛;当前宏观调控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政策取向[J];财经科学;1999年05期
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梁东擎;;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8 李建军;;中国“未观测货币资金”:测估理论与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9 张少华;;对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成因的经济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薛涛;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政策取向[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书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原因、度量与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2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雷;超额货币供给与价格上涨[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萍;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变动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9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08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