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的哲学解读
[Abstract]:As history moves into the modern age, all the solid things disappear, and things float in the same proportion in the rolling currency stream, and the emerging economic bubble is becoming a normal event in life. As a modern landscape, bubble phenomenon has not only infiltrated all level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but also impacted people's thinking mode and imagination space with its mysterious power of wealth and instant destruction. It reflect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the credit economy era.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currency credit stimulates the market profit consciousness and speculative impul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thinking constitutes the historical track and logical path of economic bubbl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the desire power replaces the belief motive force, which is the pulse of the whole modern society. Through three paths, the subjective desire inflates into the emerging economic bubble: the tool rationality represen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s the flow and overflowing of virtual wealth possible, and the utility leading and credit expanding promote the wealth view and value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It is easier for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to form one-sided subjective evalu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imbalance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expansion of economic bubble.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雄;无意识与市场[J];学术界;1997年05期
2 张雄;;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李欣欣;孙秋云;;电视下乡、打工经历与贵州苗族、侗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变迁[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松;成熟与新兴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比较[J];机械管理开发;2005年04期
2 刘浩;尤培锋;;经济泡沫适度运用与风险控制探讨[J];商业时代;2008年08期
3 杨万东;;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理论视野;2008年11期
4 朱珠;;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传导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年14期
5 王昊伟;周升起;蒋萍;;OFDI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3期
6 张金清;吴有红;赵伟;李徐;;对非良性经济泡沫基础承受力的探析[J];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7 张彦芳;刘颖;;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省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2期
8 沈理明;;金融危机外部传导路径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J];福建金融;2011年05期
9 ;观点摘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20期
10 王雨;论国家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兴汉;;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东至县南宋关子钞版论述[A];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两宋纸币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巫云仙;李震亚;龚秀敏;韩莉;;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3 蔡养吾;;书春水先生及黄思贤先生二篇文字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吴荣曾;;战国墓出土钱币及其断代问题[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5 强涛;;浅议发展虚拟经济与提高金融竞争力[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王丽萍;;金融危机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元君;胡祖六:人民币即使升值15% 对中国出口影响也微乎其微[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知名财经评论员 侯宁;从李银河的“欲望”看“国航事件”真相[N];广州日报;2006年
3 厚峻;海南海药(000566) 突破欲望强烈[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杭州新希望;ST股:短线反弹欲望强烈[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北京首证;短线上攻欲望强烈[N];证券日报;2008年
6 孙卓;海博股份(600708):展开资产整合 上攻欲望强烈[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武汉新兰德 朱汉东;攻击欲望强烈 短线可能反抽[N];东方早报;2007年
8 杭州新希望;华馨实业(000416)做多欲望较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方正证券 方江;力合股份(000532):创投和环保题材突出 上攻欲望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杭州新希望;酿酒板块:节前表现欲望强烈[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岗;金融混业企业集团风险及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司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泡沫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费伦苏;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朱伟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俞开江;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董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会强;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比较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张超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效应[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洁;金融泡沫论[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伟;泡沫经济对我国金融业的效应分析[D];青岛大学;2008年
3 武建涛;马克思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危机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俞彬;金融不良资产转为财政负担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朱媛;基于传导路径的金融危机防范与危机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敏芬;我国法定准备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7 潘醒东;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萧条的可能性[D];北京大学;2008年
8 韩建;基于金融不稳定理论的美国次贷危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董选飞;中国股市泡沫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刘有浩;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0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3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