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波动的长记忆性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
[Abstract]:There is a significant long-memory effect on the volatility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ing based on the short-memory process may not fit the volatility structure of the stock market sufficiently. In this paper, the long-memory ARMA-FIEGARCH model of stock market yiel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adjustment of interest rate and reserve ratio on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upward and downward adjustment of monetary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asymmetric effect on the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increase in interest rate or reserve ratio, the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marke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volatility of the marke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ut in interest rate or reserve ratio, and the impact of the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on the market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reserve ratio adjustment. The results provide new decision information for management to use monetary policy to regulate the stock market.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CJY002)
【分类号】:F224;F832.51;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蓉,徐龙炳;“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2 毕晓文;冯玉梅;;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2004年利率上调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3 夏春光;我国股市波动的利率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5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天虹;;深圳股票市场杠杆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2 李翔;林树;;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市场识别——来自中国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3 严武;徐伟;王静;;中国股市周期的划分与实证分析:1991-2004[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4 蒋天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效应的反转——基于VS-GARCH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5 方先明;裴平;柏建晖;;双因子模型的行业板块指数波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实证数据[J];当代财经;2009年06期
6 贺显南;;中国股市政策市研究述评[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7 董铁牛;杨乃定;姜继娇;王良;;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波动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张兵;;证券市场波动不对称性的动态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9 汤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信号传递及市场反应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宋云玲;李志文;;A股公司的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蓓;齐中英;;我国期货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全辉;投资者情绪与证券市场价格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周蓓;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鸿生;价值因素、环境因素与股票市场定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许敏;指令驱动市场中交易者行为分析及信息性交易测度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李道叶;非线性框架下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收益率特征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6 鹿小楠;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郁阳秋;印花税对证券市场运行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毅;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刘维奇;金融复杂性与中国金融效率[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汤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时机选择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东;资本市场有效性分析及其对股指期货定价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2 魏晓云;有限理性股市中的惯性及反转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韩贵;我国A股投资组合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朱桉颖;基于上证指数分析的股市政策效应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王涛;投资者情绪与IPO时序波动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睿;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越;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股市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刘新华;中国A股市场股价指数动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强;利率影响中美股市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侯敏;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机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俊山,张陶伟;成交量与股价波动 ARCH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4年03期
2 胡金焱;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的实证考察与评析[J];财贸经济;2002年09期
3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4 戴国强,陆蓉;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末效应检验[J];金融研究;1999年04期
5 唐齐鸣,陈健;中国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03期
6 徐剑刚;上海和深圳股市股票报酬的条件异方差和周未效应[J];统计研究;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绪斌;关于信用社利率问题的初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55期
2 黄伊基;略谈发挥银行作用和体制改革问题[J];西南金融;1980年04期
3 夏治沔,吴念鲁;美国高利率政策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1981年09期
4 谢志耘;谢育淮;;象这样“竞争”好吗?[J];企业经济;1981年09期
5 史惠康;陈云达;;日本中央银行的业务体制与金融政策[J];上海金融;1981年06期
6 高文彬;陈敬醒;;超总额加息与“鞭打快牛”[J];上海金融;1981年07期
7 艾伦·戴维斯;克里斯·赖特;潘德洪;;西方的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的发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1年10期
8 张振亚;;美国高利率引起的风波[J];世界知识;1981年18期
9 ;外国漫画[J];世界知识;1981年20期
10 许季才;;农村利率政策必须进行调整[J];中国金融;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汉东;张世英;;随机波动模型的波动持续性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2 高汶;;管好用好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的探索和实践[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李文卿;李好好;曲智超;;电解铝行业投资过热问题与宏观调控[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吴军;;金融格局的变化与金融的宏观调控[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宇;;巴西退出:一个政策不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从“钉住汇率制度”退出的路径选择和经验教训(八)[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郭爱军;;上海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成因分析及展望[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杨德勇;;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分析[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锬;齐中英;雷莹;;有限理性、异质信念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强;“非对称作战”解析[N];中国国防报;2000年
2 巴曙松;美国利率政策调整探析[N];中国证券报;2000年
3 彭小泉;利率政策 实施效果有目共睹 传递渠道仍待改进[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以政策创新破房贷五大“瓶颈”[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5 张荣智;试述当前我国利率变动对银行核算的负影响[N];吉林日报;2000年
6 刘汉先 黄小仁;严格管理 强化内控 提高效率[N];金融时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努力创建良好金融秩序[N];金融时报;2000年
8 上海财政证券公司研究发展部;货币市场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N];金融时报;2000年
9 ;股票发行成本[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10 闲地;外汇储蓄利率政策变动意味着什么?[N];四川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徐梅;金融波动分析的小波和频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黄大海;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章元;非对称信息下的团体贷款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欧永生;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罗士勋;人民币汇率预测和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田华臣;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鹏;以利率为主的多目标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彭方平;STR模型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非线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高发荣;医学微气泡的约束振动理论及分析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黛娜;我国七次降息的效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0年
2 姬亚岚;利率政策理论与中国利率政策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邹艳芬;中国股票价格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王平;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胡智慧;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张京;我国转轨时期利率政策的实证分析——兼论利率市场化[D];西北大学;2001年
7 龚澄;中国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及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朱红梅;我国利率市场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宗宇翔;现代金融监管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李国清;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7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7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