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与产出的动态研究——基于时变性的菲利普斯曲线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inflation-output in China, but most of them are lack of microscopic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ime-varying Phillips cur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above research. We take the esti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hillips curve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 with the micro theory of the new Keynesian firm pricing, and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inflation-output relationship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ation-output relationship is not necessarily linear. In times of high average inflation, manufacturers tend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price adjustments, making the Phillips curve steeper; on the contrary, the Phillips curve is flatter. While there is a micro base that suggests that the inflation-output relationship may also change with inflation volatility, our empirical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is. The findings not only explain the fact that Chinese infl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output in the wak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ut also indicate that persistent deflation may have a big negative impact on output in a period of low prices. Therefore, monetary polic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on-linear dynamic change of inflation-output and enhance the forward-looking and effective of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
【分类号】: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2 郭凯;艾洪德;郑重;;通胀惯性、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通胀动态特征[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3 伍戈;;对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4 黄启才;;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与体制转移特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5 姜梅华;;非对称的“产出—价格”菲利普斯曲线机制研究[J];求索;2011年04期
6 陈乐一;;论中国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周期阶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王金明;;我国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2012年04期
8 伍戈;李斌;;论货币与通胀关系的背离[J];投资研究;2012年04期
9 纪尚伯;;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4期
10 耿强;付文林;刘荃;;全球化、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及其政策含义——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海;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合淮同城化的战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王宏哲;孙红兵;方瑶;杨惠惠;;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国内扩大内需政策[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3 陈艳华;;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索洛模型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4 李百吉;贾洪;;我国各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卓宇;试用消费函数理论分析我国的保险产品消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茜;;基于博弈论的宏观经济政策动态非一致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陈建伟;专业化产业簇群与竞争优势——浙江南浔为例[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8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9 李景海;;框架性体系教学与模块化知识方法——“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沈麒;;中国婴儿潮带来之产业变革和机会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浩;;从DD-AA模型看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范从来;刘晓辉;;汇率稳定、价格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林致远;龚敏;;中国财政政策的挑战与抉择[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宏权;王晓雪;;市场出清假设的悖论——评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邬弋军;;走向城市的和谐发展——城市发展路径的边际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孟彦菊;王天友;;EC+IO联合模型研究——基于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鲁莎莎;胡峰;贺超;;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明川,解威;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8期
2 陈学彬;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和通胀预期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8期
3 钱宥妮;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经济中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出缺口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4 黄宁辉;经济转型与“下岗”:菲利普斯曲线分析[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2期
5 赖小琼;黄智淋;;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稳健性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3期
6 韩文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1996年06期
7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8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9 王于栋;杨昊晰;;中国三次通货膨胀:周期划分与因素检验[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沈利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兼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解读[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宁辉;经济转型与“下岗”:菲利普斯曲线分析[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2期
2 张新宁;菲利普斯曲线与“两低一高”现象——小议新经济引发的经济学理论新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2期
3 闵正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几点补正[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崔建军;重新认识菲利普斯曲线的真正价值[J];经济学家;2003年01期
5 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6 谢璐;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4期
7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8 吴婷;菲利普斯曲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9 刘凤良,张海阳;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10 李光洲;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殊洋;;马克思的菲利普斯曲线[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袁晨;傅强;;异质预期、通胀演化与产出失业[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闻观察员 冯蕾;菲利普斯曲线为何失灵[N];光明日报;2013年
2 记者方岩;警惕菲利普斯曲线失灵[N];证券时报;2002年
3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祝俊初;菲利普斯曲线演进背后的科学精神[N];解放日报;2006年
5 时素珍;菲利普斯曲线是否失灵[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彭小兵;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菲利普斯曲线失灵[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FN记者 袁蓉君;修正“菲利普斯曲线”[N];金融时报;2006年
8 徐勇;新科诺奖得主,专攻通胀与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治理通胀与扩大就业两者能兼得吗[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通胀复杂性需更严厉的货币行动框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重;通胀惯性、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朱尧;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拓展及检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欧阳志刚;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令玺;中国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章晓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哲学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3 潘烽;菲利普斯曲线中国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健;广东省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与实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王志伟;全球化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林志弟;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与实践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静;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玉雪;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演进[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陶鑫;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特征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9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7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