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8-09-09 20:34
【摘要】:产业链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商业银行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可充分发挥银行金融平台的作用,为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类和非金融类服务,提高社会资金运行效率并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目前,我国银行产业链金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客户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链信息监控手段不断完善,但在业务规划、信息整合、风险控制等方面仍然有待避一步提升。为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未来我国产业链金融服务应着力推动以下"六大转变":一是由单一产业链向产业组合管理转变:二是由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监控整合信息转变:三是由单一营销向全产业链联动开发转变:四是由单一信贷向综合化大产品平台转变;五是由粗放运营向高契合度精细服务转变;六是由局部风险控制向全产业链风险控制转变。
[Abstract]:Industrial chain fina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nancial innovation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recent years.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banking financial platform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services for the core enterprises and their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late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cial capital 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constant incre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At present, the banking industry chain finance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the customer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the product category is increasingly rich, the industry chain information monitoring means is constantly consummated, but in the business planning, the information conformity, Risk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still need to avoid a step to improv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 industry chain finance, In the future, the financial services of China's industrial chain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six major changes": first, from a single industrial chain to industrial portfolio management; second, from passive reception of information to active monitoring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hird, from single marketing Transformation to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four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single credit to a comprehensive product platform; The fifth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xtensive operation to fine service with high fit degree, and the sixth is from local risk control to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risk contro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民生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分类号】: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德磊;;论我国金融生态圈优化与金融创新的功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2 谢世清;何彬;;国际供应链金融三种典型模式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3 鲍静海;朱月梅;;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联保融资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7期

4 朱磊;冯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涂雨晨;;产业链金融工程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张晋东;;产业链金融:应对小微金融“三难”的有效模式[J];浙江金融;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才云;;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生态发展滞后现状、成因及对策[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2 王仁祥;丁玲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甘肃金融;2007年08期

3 刘宇;叶德磊;;美国保险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邱强;叶德磊;;资产证券化对银证关系的效应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7期

5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课题组;易寿生;;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2年01期

6 朱娟;;我国金融生态文献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1期

7 向敏;全晶晶;;影响网络金融生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重构设想[J];江苏商论;2010年11期

8 丁玲华;周俐;;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期

9 文亮;赵鸣姣;贾厚光;;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年05期

10 葛敏;周密;;和谐金融下的金融生态研究进展[J];未来与发展;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强;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及其适应性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相诚;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趋势与中国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程春梅;中国金融生态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薪宇;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光;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宋燕子;金融生态圈构建及内外部作用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吕怡;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于甜甜;我国金融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丽娜;我国金融生态系统优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吴书画;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楠;中国金融创新的不足及其消极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冰;江苏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2 王性玉;马强;;我国企业信用困境的博弈分析[J];经济管理;2004年23期

3 李伟;成金华;;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J];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4 芮婧;;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其优化对策[J];金融经济;2009年22期

5 赵亚娟;杨喜孙;刘心报;;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提升[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6 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J];华北金融;2010年03期

7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8 林永军;金融生态建设:一个基于系统论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9 董少广;;从信贷实践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几点浅见[J];金融纵横;2010年06期

10 朱德位;;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生态的另一个视角[J];上海金融;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弯红地;银企联盟供应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卞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应雯s,

本文编号:223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3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