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劳动力角度的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12:28
【摘要】:文章引用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件,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根源,并量化了劳动力相关因素对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程度,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Abstract]:Based on Lewis' assumption of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 fo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ot of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surplu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bor force, and quantifies 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related factors o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surplus. To achieve the external balance of China's economy to provide a new idea.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春;吴宏;;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基于收入分配的新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2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3 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4期

4 徐水安;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收入分配的演变[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鹤;劳动力全球化视角下的经常项目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柏;张艾莲;;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整机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张汉林;袁佳;;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分析——对中国入世10周年的总结与反思[J];财贸经济;2011年11期

3 王云飞;;我国贸易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4 文娟;孙楚仁;;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计量检验[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5 项松林;;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6 刘建江;刘青;杨细珍;;多元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成因的实证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邓颖;;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茶叶贸易的影响[J];茶叶通讯;2007年04期

8 李秀敏;刘海波;;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与对外贸易顺差的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胡浩志;;城镇各阶层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基于PLS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10 鞠盛;;中美国际收支结构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飞翔;黎开颜;;国际收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磊;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中国与OECD国家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滕瑜;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叶翔;中国货币供应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翠翠;经济开放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苏应蓉;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鹏;中国汇率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梅;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国内工资差距: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孟麒;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颜丽芳;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望坡;上海对外贸易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许敏;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王玲玲;中国出口贸易内部结构差异与地区收入差距[D];浙江大学;2011年

7 樊亚妮;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求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鲍尖;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收支的均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笑牧;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蔡素贞;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秀梅,龚水燕;我国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8期

2 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3 曾令华,王朝军;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利率弹性及投资的利率弹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4 江其务;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5 许承明;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原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5期

6 王叙果;;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7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8 苏明;刘军民;张洁;;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年07期

9 廖楚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10 陈雁云;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海红;;论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J];当代经济;2006年07期

2 田书华;;盘点“经常项”[J];首席财务官;2006年12期

3 庄砚;;浅析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4 王振勇;李革夫;石瑞恺;刘丽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J];金融电子化;2008年02期

5 董方军;袁伦渠;;校正国际收支“双顺差”[J];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02期

6 丁元坤;;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J];华章;2010年03期

7 于敏;王伟亮;刘亚楼;;WTO过渡期后外汇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华北金融;2007年03期

8 郭新华;王坤岩;;双顺差:诱惑乎?威胁乎?[J];产权导刊;2007年12期

9 王军;;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J];海南金融;2007年01期

10 陈佳欣;;浅议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我国外贸顺差的理论探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李长久;;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美国仍然受益最多[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怡;;贸易顺差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探究[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4 ;我国机械产品贸易顺差继续加大[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八集)[C];2008年

5 李晓宁;;如何看待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玉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7 ;2006-2007年中国部分主要商品进出口预测与分析调查报告[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8 柳剑平;孙云华;;产业间分工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比较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富尧;;以原产地作为贸易差额的统计基础——对第十五届“安奖”优秀论文一等奖《贸易差额的衡量:基于所有权还是所在地》一文的质疑与商榷[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兰宜生;;关于中国进口战略的几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卢洪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重要目标[N];国际商报;2007年

2 张U,

本文编号:2242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42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