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

发布时间:2018-09-18 06:41
【摘要】:本文在国内首次采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度我国的季度通胀预期,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研究发现:时变通胀目标和学习机制能增强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刻画程度,对主要宏观变量提供较好的预测;模型测度的通胀预期较好反映1992年以来实际通胀的变化,具有迟缓性、自我实现性、平稳化和近理性特征,同时,比统计调查法、状态空间模型、S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范式转换模型等传统方法的通胀预测能力和测度稳健性更强。本文所揭示的学习机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银行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构造通胀预期形成的名义瞄,积极向公众宣示坚定的反通胀立场,以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管理。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ew 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quarterly inflation expectation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Bayesian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varying inflation target and learning mechanism can enhance the degree of depiction of the new Keynesian DSGE model to the macro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d provide a good prediction for the main macro variables. Th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measured by the model better reflect the changes in actual inflation since 1992,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rdiness, self-actualization, smoothness and near-rationality.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al survey metho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SVAR model and Markov normal form transformation model, have stronger ability to predict inflation and measure robustness. The learning mechanism reveal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of the central bank. The central bank should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monetary policy, construct the nominal aim for the formation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proclaim a firm anti-inflation stance to the public. To achiev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我国金融监管的制度框架、制衡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09AZD020)的资助
【分类号】: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3 赵留彦;;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4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5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6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李春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8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9 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高安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年~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5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徐迎军;李东;;收入差距与商品住宅价格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7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8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涛;潘素昆;;FDI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崔啸;蔡安辉;董纪昌;;房价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基于热最优路径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5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7 苏h椒,

本文编号:2247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47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