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

发布时间:2018-10-20 09:12
【摘要】:为了对我国的多层级金融中心体系进行研究,论文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首先建立了评价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我国21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再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三种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并进行组合评价,给出了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排名,最后还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1个城市划分了层级.根据评价的结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城市的优势和差异,对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格局的构建给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ulti-level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in China,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hod is designed.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c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f 21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s evaluated by entropy weight metho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he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methods is tested by using the Kendall synergy coefficient test method, and the ranking of th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city is given. Finally, 21 citie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levels by using the 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citi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financial center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1003,71003004) 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ZZ0915,YWF-10-06-002) 北京化工大学学科建设项目
【分类号】:F832;F29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张跃文;;证券的信息敏感性与中国多层次金融中心的形成[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9期

3 陆红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4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5期

5 艾洪德;武志;;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选址: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8年04期

6 张亚欣;陈茜;;构建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7 程婧瑶;陈东;樊杰;;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方法[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8 薛金房;;我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定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9 倪权生;;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7期

10 刘桂荣;徐静;;国际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借鉴[J];上海商业;2006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3 刘吉昌;;哈尔滨都市圈与“长、沈、大”都市群产业合作问题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4 王梅;熵与动态多指标决策[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王云;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综合经济;1996年04期

6 陈建平,王祖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杭州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7 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8 赵晓斌,王坦,张晋熹;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9 张凤超;金融地域运动:研究视角的创新[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10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一;刘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区域物流中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9年12期

2 苏斌,张玉林,曹振;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组合评价与分类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陈琪;;福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量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卢青;;我国19个副省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5 高朋;黄世祥;;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地区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以我国31个地区为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6 黄志坚;贾仁安;吴健辉;;中国中部6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1期

7 高文雅;葛丹;;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J];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8 王德华;;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综合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01期

9 杨会全;;城际交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刘芳;熵权法在评价企业竞争能力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波;周玉容;庞小峰;;红外光谱及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蒿本的鉴别与聚类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刘德钦;刘宇;马维军;;贫困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赖俊峰;彭秀云;;用多元统计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国顺;杨永锋;凌爱芬;;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烤烟叶位间质量差异[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丽丽;张生瑞;;高速公路长大坡路段交通事故安全评价与分析[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博;王俊;;基于电子鼻的小麦品种鉴别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骁;唐冲;蔡烽;石爱国;;基于海事调查数据的人为失误与碰撞事故关联度计算——应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8 毛颖科;关志成;王黎明;马仪;文华;李锐海;;基于泄漏电流脉冲主成分外绝缘污秽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左康;程存归;郭水良;陈建华;;不同产地虎杖根FTIR——主成分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戡 陈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聚类分析在自身免疫病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初步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中谷期货 杨静;期货公司客户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研究[N];期货日报;2007年

4 刘少和邋张伟强;区域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YMG记者 孙长波;烟台经济增速全球第三[N];烟台日报;2008年

6 符信;30个指标评价社会发展水平[N];南方日报;2005年

7 雨文;全国专家聚云财大研讨区域经济学[N];云南日报;2006年

8 王式跃;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9 长城证券研发中心 赵明华 韩延河 余黎黎;通讯行业增势强劲[N];证券时报;2001年

10 江洪波;我国封闭式基金绩效评价实证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军宝;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户兼业经营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邵伟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吴飞珍;基因芯片数据的聚类功能评价算法和判别分析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4 殷瑞飞;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李向华;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增量聚类算法及其优化与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苏玮;美国商业银行早期财务困境预警的动态模型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刘立军;苎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万仁霞;数据流聚类算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唐东明;聚类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英;地表水源水质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技术及其适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洁;钆生物效应代谢组学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2 杨绪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测度指标的选择方法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马达;基于组合评价方法的绿色焊接工艺规划评价及系统[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康楠;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组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侯芳;协商组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余登榜;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在我国高校数学学科排名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郁利花;组合评价的集成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夏小刚;急斜煤层顶煤可放性因素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刘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刘志滨;技术资本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2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82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