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声誉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0 19:41
【摘要】: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虽然国内外已有文献对此做过大量研究,但声誉风险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约束机制的差异研究是薄弱方面,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外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机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商业银行;二是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因为没有从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实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特征和实质缺乏了解。本文从国内外文献综述入手,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体系和经验,通过研究国内商业银行经典声誉风险案例,对声誉风险的约束机制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内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重点研究了国内某城市商业银行(Q银行)声誉风险案例,通过分析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对Q银行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净利润、高管人员、上市进程等的影响,发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一种伴生性、衍生性风险,任何内部管理问题或者外部事件冲击都可能造成声誉风险事件。同时,重大声誉风险事件使Q银行在2010-2011年间正常业务发展规模几乎出现断崖式滑落,应该引起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高度警惕。但从此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发展始末看,Q银行总部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发挥了很强的隐性背书作用,动用了一切能够采用的行政手段,协调了金融监管部门和与Q银行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确保Q银行现金流充足并坚持正常运营。Q银行只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就将业务发展规模恢复到了案发前的状态,实现了业绩的V型反转,这对于国外小型商业银行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说明政府信用背书依然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对极端声誉风险事件的“底气”。因此,声誉风险对国外商业银行的约束机制比较明确和透明,而国内这种约束机制的影响并不明显。虽然极重大的声誉风险事件会对个别商业银行经营情况构成不良影响,但更多地是通过高级管理人员的声誉压力来实现的,因此国内商业银行把声誉风险的防范重点放在了声誉风险舆情控制环节,而不是声誉风险的产生根源,也引发了一系列国内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揭示声誉风险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特殊作用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正确认识声誉风险,通过扎扎实实改进内部经营管理,认真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从根本上消除声誉风险隐患。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关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的前言和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在声誉和银行声誉方面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是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概述,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制约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第三章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论述了目前存在的主客观问题;第四章是介绍国外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实践经验;第五章研究了国内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经典案例;六章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其武;;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银行家;2009年08期

2 熊红英;阮小平;;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论坛;2007年11期

3 聂桂平;;声誉风险视角下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分析[J];金融论坛;2010年12期

4 陆岷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芦晓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J];甘肃金融;2011年03期

6 王婉婷;;美国大、小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差异化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10期

7 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8 余津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年10期

9 王树同;;资本市场结构调整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10 李卫东;翟立宏;罗智琼;;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28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28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