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8:14
【摘要】: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现代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重大热点问题,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是经济和谐发展的标志。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影响关系,经济增长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反之,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弊大于利。我国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通货膨胀的变化,警惕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Abstract]: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are two important hot issues in modern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price stability are the signs of harmoni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re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two-way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conomic growth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inflation; Conversely, infl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n the long run, inflation will hinder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will do more harm than goo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ur countr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inflation in the course of macroeconomic operation at present and be alert to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of infl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1137) 吉林财经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8001)
【分类号】:F822.5;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玉宇,谭松涛;稳态通货膨胀下经济增长率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2 陈朝旭;许骏;;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卫星;房林;;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J];经济学家;2007年04期

2 舒元;黄新飞;;中国牺牲率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朝阳;基于经济预测的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孟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2 潘方卉;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恒,陈述云;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2 刘金全,张鹤;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3 刘金全;从“软着陆”到“软扩张”——论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J];经济学动态;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荣;杨华;王仕宏;;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其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检验[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2 李慧中;郝菁菁;;民生:通胀与增长的均衡支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国经验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3 周纳;;经济指标解读系列讲堂(四)——消费活动指标[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4期

4 程极明;;1995年的世界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01期

5 王宏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6 张超武;涂颖清;;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探索;2011年03期

7 杨华;陈迅;;地方政府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非线性门限关系研究——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8 熊心悦;;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9 崔晓娟;;论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10 韩建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林嗣明;;福建省金融增长及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崔巍;;运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不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5 郑长德;;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刘恒;袁文华;;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走势[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任保平;刘丽;;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欣;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亚洲最高[N];上海金融报;2000年

2 徐建军 高建锋;厉以宁称: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刘泉;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达8%[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记者 潘晟;野村证券亚洲(除日本外)经济部门副主管木下智夫:通胀不会拖垮中国经济[N];上海金融报;2011年

5 谭浩俊;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滞胀的可能?[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詹姆斯·汉密尔顿 (王慧卿 译);美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并不令人担忧[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芦龙军;OECD调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曹世功;韩国 经济增长率将达4.8%[N];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联民 李刚;韩正发布上海“十一五”规划[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10 记者 赵剑英;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卢二坡;转型期中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孔令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7 颜双波;中国经济后高速增长阶段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李庆华;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和波动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春田;中国金融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晶;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郝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孙竹;基于系统动力理论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包鑫;关于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那明;美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晓羽;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曾桃华;湖南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建秋;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落差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郭长林;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彭天佑;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7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17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