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信息不对称、企业异质性与信贷风险

发布时间:2018-11-26 19:58
【摘要】:本文运用某国有银行2002—2009年的企业借款信息,采用线性概率模型、非线性Logit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银行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违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总体来看,抵押对贷款违约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道德风险模型的预测,但是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后,抵押对违约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于中等信用等级的企业,高信用等级和低信用等级的企业都更加愿意提供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品;从事后违约来看,在抵押贷款中,高信用等级的企业违约率低于中等信用等级企业,低信用等级企业违约率高于中等信用等级企业。因此,对高信用等级企业,提供抵押品主要目的可能是作为显示自己信用好的信号,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对低信用等级企业,更可能是银行要求提供抵押品以降低事后的道德风险,防止贷款的违约。本文为信贷市场上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loan default in the credit market of a certain state-owned bank by means of linear probabilistic model and nonlinear Logit model using the enterprise loan information of a state-owned bank from 2002 to 2009. This paper finds that mortgag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fault rate of loans in general,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moral hazard model, but consider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enterprises, the impact of mortgage on default is different. Companies with high and low credit ratings are more willing to provide collateral as collateral for loans than those with medium credit ratings; The default rate of high credit grade enterpris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medium credit grade enterprises, and the default rate of low credit grade enterpri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edium credit grade enterprises. Therefore, for high credit rating enterprises, the main purpose of providing collateral may be as a signal of good credit to reduce adverse selection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or low-credit firms, banks are more likely to demand collateral to reduce moral hazard after the event and prevent default on loans. This paper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bo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in credit market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三期建设项目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分类号】:F224;F272;F83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蔚风;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的改革[J];商业研究;2004年18期

2 叶立新,黄建轲;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江苏商论;2005年04期

3 罗志松;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J];上海金融;2003年05期

4 张启振;;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防范[J];商业时代;2006年33期

5 胡红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及防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孙仲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王福林,邵海华,阙伟亚;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根源剖析与治理[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福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茜;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计芳君;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及其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3 孙淑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4 尚新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风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晶;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张沂;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7 戴菊贵;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张伶;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邓亚妮;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中政府行为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贺;农村信用社在农业金融中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鹏雁;王雅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价[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王福林;贾生华;邵海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宏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评估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文君;;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产权酒店利益相关者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5期

2 黄珊;邱敏芳;;房地产经纪市场道德风险及规避措施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3 余国锋;陆克斌;;单供应商与多零售商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库存博弈[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蔡顺富;曹晶晶;;信息不对称下的假冒伪劣现象——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假冒伪劣现象[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5 王宇坤;谢昕;;对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困境的博弈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吴云霄;龙子午;;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怡娜;徐学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控提前期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8 赵西亮;邹海峰;;知情交易概率能够测度信息风险吗?——以并购公告前后的信息效应为例[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9 邓志旺;;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商品流通领域质量监管思路[J];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10 黄民礼;;信息不对称环境下企业行为与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4 岳中刚;;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与社会性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蔡西阳;张文杰;余吉安;;物流成本与物流信息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树青;史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村市场监管方式的完善与创新[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于航;马维忠;;探讨应对信息经济的物流管理新模式[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龙勇;刘广振;;信息不对称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影响及企业融资选择[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书宏;;环境信息不对称对于循环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兼谈环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完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马中华;何娟;;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库存质押融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尹志浩 钱永忠;矫正信息不对称 增强消费信任度[N];农民日报;2009年

2 张元端;“信息不对称”与楼市纠纷[N];北京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陕雄;消费者买房——小心信息不对称[N];中国质量报;2002年

4 记者 桂蔚;房产信息不对称,,谁之罪?[N];民营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万静;信息不对称成公众参与监督最大掣肘[N];法制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沈浪;信息不对称 上海房市“盲人摸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本报记者  吕勇;信息不对称骤增购房者心理负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韩洁;曝光房市“暗箱操作”真相[N];中国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戈晓芳;信息不对称成房地产消费投诉新热点[N];广东建设报;2007年

10 记者 刘红兵;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势在必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功富;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陈睿;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市场微观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褚荣伟;C2C在线反馈机制的特征及角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彭益;市场微观结构下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王要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供应链契约制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致兵;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晓玲;政治关联债务契约有效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宿淑玲;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方方;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刘铁军;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形成机制及其金融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2 陈燕鸣;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璐;供水行业价格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宋威夷;羊群行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余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嘉翔;知识的产权界定、激励及其哲学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征;信息披露质量对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陈瑶;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D];苏州大学;2004年

9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储成;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9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59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