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缘起之争与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应对
[Abstract]:Scholars have many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s of the sudden and rapidly sprea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many ways,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a consensus. Recently, however, some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that surplus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liquidity in countries with trade deficits, causing asset bubbles and triggering crises. This hypothe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mbalance and excess liquidity can easily evolve into a new protectionist argument.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it is likely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de patter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n affec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China should set out from the angle of its own trad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ake long-term prepar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RKGA1037)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0CJGJ40) 山东财政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研究计划,山东财政学院科研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F831.59;F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华;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J];产权导刊;2008年11期
2 沈木珠;;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策略调整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徐则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崔友平;陈华;赵俊燕;;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邱翊;;美国金融危机拷问美国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丁化美;;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黄方亮;何双;;论股票IPO市场的对外开放[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8 杜书云;刘昱;刘晓英;;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我国反危机措施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李公科;;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发生机理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民;;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2 陈光华;;美国金融危机战略成因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周肇光;;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必然性——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几点体会[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谢玲玲;;美国政府救助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9年07期
5 刘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6 胡光华;谭廷超;;何去何从:中国未来经济展望——兼与美国复苏模式对比[J];黑龙江金融;2009年08期
7 王盛琳;;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企业如何渡过困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田新民;;国际金融危机原因与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9 马永刚;;金融影响危机下地方税税源管理问题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20期
10 牛士华;杨频;;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的考验[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剑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婷;2008年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俊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对外关系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和机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5 庄晓芹;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马如飞;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与思考[D];复旦大学;2009年
7 黄嘉仪;金融危机成因中的金融创新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9 贺华;金融危机根源的系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姜玲玲;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学君;;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路[J];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12期
2 刘光溪;苏鹏;;新货币主义与美国金融危机——兼论危机的根源、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8年11期
3 嵇飞;;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1期
4 陈华;赵俊燕;;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J];产权导刊;2008年11期
5 林声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模式与风险聚集——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樊宝平;资源稀缺性是一条普遍法则——兼与周肇光同志商榷[J];经济问题;2004年07期
7 姜建清,赵江;美国开放式金融保护主义政策分析——兼论开放式保护主义[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8 朱安东;尹哲;;长波理论视野中的美国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4期
9 布庆荣;评美国的价值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肖才林;;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云灏 ,陈广新;农村借贷问题的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04期
2 ;辽宁省成立农村金融学会筹委会[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04期
3 关锡庚;当前农村私人借贷活动面面观[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06期
4 ;关于大城市郊区自由借贷的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06期
5 胡龙生;要尊重和扩大信用社的自主权[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07期
6 吕仁堂 ,张学智 ,魏德;怎样把农贷资金搞“活”的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10期
7 齐守范;谈谈社队企业信贷工作[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10期
8 ;帮助穷队发展商品羟济,促进尽快改变贫困面貌[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11期
9 ;支持商品经济发展 活跃农村金融业务[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11期
10 田兴;农民手中有沉淀资金吗?[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惟定;潘毅群;范存养;许雷;胡欣;;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2 傅昆水;;漳州“民兴股份有限银公司”纸币初探[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3 张红星;;外商银行在厦发行纸币情况述略[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4 谢志雄;;谈福建银行的两套纸币[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郁超英;;福建银行银元票无厂名版别之分析[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劳以强;;谈我国银行集团的组建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周春晓;梁世杰;;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潘福常;;浅析银企债务危机成因[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9 邓雅芝;;试析解决银企债务危机的对策[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10 牛玉钦;;对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必要性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中关村研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厉以宁;国内是否发生金融危机[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记者 路艳霞;大城市文化产业研讨[N];北京日报;2000年
4 厉以宁;站在世纪之交门槛看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N];北京日报;2000年
5 黎能清;韩国经济死去活来[N];中国财经报;2000年
6 王松奇;WTO考验中国“金融脆弱性”[N];中国财经报;2000年
7 李长久 韩锋;东南亚经济:第二次危机会来临吗?[N];中国财经报;2000年
8 周小兵;东盟经济前景如何[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记者 由淑敏;中国造船乍暖还寒[N];中国船舶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海伦;从ITD2000看我国计算机硬件产业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克勤;国际金融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大能;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张福荣;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哲;银行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潘晓文;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刘辉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其宏;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向阳;广发银行金融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2 李国;面向银行应用的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李涛;数据仓库技术及其在银行清分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许曹华;中集9801提单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5 夏琦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冉铮海;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严若如;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在中国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邱健;论网上银行在我国之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袁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张岷;资本市场与国企债务重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366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6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