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全球产品内分工与资本形成

发布时间:2018-12-06 18:58
【摘要】:本文重点考察了全球产品内分工这一被现有文献忽视的外部经济因素对中国内部资本形成的影响。本文认为,全球产品内分工至少可以通过迂回生产效应、生产转移效应、投资诱致以及投资升级压制效应四类渠道对国内资本形成施加影响。本文运用工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证实结果:在众多影响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形成的因素中,其参与全球分工生产的程度是极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形成更容易受到全球产品内分工活动的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intra-product division of labor, an external economic factor neglected by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capital in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global products can exert influence on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 through at least four channels: indirect production effect, production transfer effect, investment inducement and investment upgrading suppression effect.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data of industrial subsector to verify the results as follows: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pital form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the degree of its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produc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economic facto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industry differences,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global intra-product division of labor than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银兴经济研究基金 第49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分类号】:F114.1;F83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2 盛斌;马涛;;中国工业部门垂直专业化与国内技术含量的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3 武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国资金供求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4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5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6 ;投资、周期波动与制度性紧缩效应——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8 刘志彪;;中国贸易量增长与本土产业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视角[J];学术月刊;2007年02期

9 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武;薛蕾;;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3 陈红梅;栾光远;;北京市投资、消费、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韩志萍;1999年国内扩大内需问题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郝文杰;市场出清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模型中一个结论的修补及其意义[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6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7 官永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动因、内涵与实现机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8 付洪良;;我国食品行业波动特征与周期划分[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9 刘学剑;企业生产过程非线性生产函数的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贝多广;朱晓莉;;RMB:Depreciating Internationally while Appreciating Externally[J];China Economist;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周杰;;中央控制与地方过渡供给:一类公共物品提供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刘玉;孙文远;裴育;;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益分配:基于Stackelberg竞争博弈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杨勇;;聚集效应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魏锋;沈坤荣;;中国省域腐败邻居效应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符建华;周方召;仲深;尹龙;;法治水平、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箐;;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尹燕飞;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供给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雪莹;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马楠;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艳芳;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剑;总体规划制定中城市政府行为的政策分析[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福象;经济全球化中制造业垂直分离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2 朱玉杰,于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0期

3 王洛林,刘树成,刘溶沧;论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J];财贸经济;1999年04期

4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5 刘志彪,吴福象;全球化经济中的生产非一体化——基于江苏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6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7 刘志彪,刘晓昶;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和生产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8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累积效应与资本形成——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10 蔡f ,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烨;王珍珍;;中国1999~2004年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产品内分工的一个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钟燕;刘焱;;浅析国际分工的当代特征[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6期

3 侯增艳;;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年11期

4 杜海燕;;江苏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5 孙嘉;;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7期

6 蒋笑梅;李贵春;;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物流产业界定[J];港口经济;2010年02期

7 胡国恒;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的贸易、投资与国际生产组织[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8 田文;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9 张苏;;新国际分工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10 华德亚;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春;;投资扩张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孔翔;杨宏玲;;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扬;;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现象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夏春玉;汪旭辉;;中国零售业30年的变迁与成长——基于拓展SCP范式的分析[A];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C];2008年

5 孔令刚;蒋晓岚;;完善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沈可挺;郑易生;;资源供给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增长[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果林;;企业投资战略浅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艾慧;;中西方通货膨胀理论中的传导逻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吴金奎;;通向世界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韩丹;杨淑娥;段海艳;;基于实物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危机成本的估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先华;四川房地产投资扩张得到抑制[N];中国信息报;2005年

2 赵一声;100亿投资扩张生物技术产业[N];农民日报;2002年

3 杜德清;银行加息给企业带来什么?[N];中国工商报;2004年

4 特约评论员 李军杰;地方政府为什么热衷经营土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陈文招 周金涛;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动能衰减[N];证券时报;2007年

6 文舟;俄车钢投资扩张钢铁和矿业产能[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周宇峰;社会资本加大城市水业投资扩张力度[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郭纪锋;小幅加息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张立伟;巨额再融资威胁中国经济转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龙丽;汇源30亿元建8家工厂[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峰;基于投资扩张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王桤伦;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国际生产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蒲华林;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振华;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胡国恒;国际生产的微观组织与利益博弈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尹小庆;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套件贸易形式决策及实现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李湘黔;中国贸易悖论与产品内分工[D];湖南大学;2006年

8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包苏昱;自由现金流、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及其负债治理[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三化;企业投资扩张与竞争力提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灶金;产品内分工发展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徐攀峰;国际产品内分工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李少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张俊;加工贸易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黄廷;基于产品内分工的我国贸易条件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小蕾;企业业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维薇;产品内分工与我国双顺差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享;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品内贸易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胡玮玮;加工贸易视角下我国贸易结构变迁起因与效应的趋势解构[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66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66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