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货币错配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选择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13:31
【摘要】:货币错配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成熟,为我们观察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货币错配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选择上的矛盾状况,并就化解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Abstract]:The theory of currency mismatch has been developed and matured with the effor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s to observe financial problem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rrency mismat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作者单位】: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6;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波;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实证分析:1986~2005[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2 朱超;;中国货币错配总体测度:方法、数据与评估[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3 李扬;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4 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5 裴平;孙兆斌;;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6 袁一堂;王潇;;中国经济国际化之路: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关系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0年06期

7 陈建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与汇率制度选择困境[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唐宋元;;有关货币错配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滕昕;郑耀群;;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28期

10 夏建伟;史安娜;;基于升值预期的我国货币错配状况及其经济效应[J];上海金融;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琴;;货币错配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雪莲;;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货币错配的视角[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3 刘少波;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实证分析:1986~2005[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4 朱超;;中国货币错配总体测度:方法、数据与评估[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5 乔海曙;李远航;;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6 王素琴;;论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当代经济;2008年05期

7 夏建伟;曹广喜;;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8 贺庆春;刘少波;;货币错配现象的理论解释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9 赵玉平;;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10 唐宋元;;货币错配与汇率风险防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小云;;货币错配与中国资本外逃关系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宋元;债权型货币错配与中国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谢洪燕;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地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石岩;美元本位下的货币错配[D];吉林大学;2009年

5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夏建伟;新兴市场货币错配的成因、影响及控制[D];河海大学;2007年

8 杨金梅;论我国央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东风;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贺庆春;中国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敏;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郭敏;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刘佳;影响中国高储蓄两难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岩松;我国货币错配与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关系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5 张建镇;货币错配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6 毛盛;本币升值下的货币错配与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褚天舒;经常项目失衡的国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宏伟;我国三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市场影响力与流动性风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路程;外汇占款对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王毅;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曦;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与变迁[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2 蒋丽丽;伍志文;;资本外逃与金融稳定: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李扬;汇率制度改革必须高度关注货币错配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4 高扬,何帆;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次序[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5 夏建伟;曹广喜;;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6 陈建斌;龙翠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7 裴平,张谊浩;人民币外溢及其经济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8 张洪涛;段小茜;;金融稳定有关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9 裴平;孙兆斌;;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错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10 舒鹏;浅析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申加华;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与区位战略[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平;;2010年经济大势展望[J];老友;2010年01期

2 焦瑾璞;;焦瑾璞: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J];资本市场;2010年01期

3 李萌;刘金贺;李牧群;马兹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J];当代经理人;2010年01期

4 陈道富;;2010:增长动力转换上的平衡木艺术[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1期

5 王涛;;宏观经济先高后稳 应把握投资机会——访工银瑞信首席经济学家 陈超[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02期

6 刘国光;汪文庆;文世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J];百年潮;2010年01期

7 温彬;;2010年宏观经济展望[J];银行家;2010年01期

8 查尔斯·比恩;王胜邦;胡雪;;大稳健、大恐慌和大收缩[J];银行家;2010年01期

9 郭田勇;裴玉;;经济刺激政策应且战且退[J];数据;2010年02期

10 彭兴韵;王胜邦;齐凡;欧明刚;胡芸;;2009年国际十大金融事件[J];银行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既要“强国”,也要“富民”[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2 姚景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杜军;任景波;;日本产业政策及金融体制转变对我国的启示[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CRS 2010) Volume 4[C];2010年

4 臧兴兵;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机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耀东;;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丁斗;;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泛滥与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A];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镇;;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郁俊莉;王其文;;化“危”为“机”的三条道路设计与政策建议——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管理策略与政策设计[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报道员 陈雪霏;中国制造业今年超美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2010年国际热点回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记者 苏雪燕 刘琳;中国银行业评出十件大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6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记者 潘清;中国股市挥别“震荡”的2010年[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报道员 陈雪霏;中国制造业今年超美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2010年国际热点回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胥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圣奎;中国区域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鞠国华;外部冲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代强;中国货币政策的数量规则与价格规则的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猛;我国流动性变动对价格与产出影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成丽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玲玲;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费扬;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飞;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侯叶峰;房地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健;银监会的行政主体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应芬;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畅;美元本位制下的美元供给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曾红;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关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传导效应的考察[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37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