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8 12:30
【摘要】: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兼并、重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系统陷入危机,进而逐渐波及实体经济,造成世界范围内经济指标的大幅度下滑,最终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受此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开始深入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上修补原有的经济金融体系,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问题,然而从整体金融发展规模角度去探讨金融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却相对偏少。本研究即从金融发展规模角度分析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宏微观角度的深入分析,探究金融发展整体规模扩张、收缩的动因,将金融发展规模理论上升为宏观经济金融的基础理论之一,进而为金融总量控制、经济金融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借鉴与理论框架,包括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市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系统结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五个主要理论,以此为依据分别从宏观金融规模总量角度、微观金融企业规模角度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角度构建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理论基础;二、世界各国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运行状况,首先分析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变迁来考察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演进历程,再分别对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正效应”阶段、“负效应”阶段分别做出分析,最后是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国际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三、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理论模型推导及实证分析,首先从人力资本角度构建实证模型,再用面板数据分别从金融规模占比和金融从业人员占比两个角度分别对1980-2007年间OECD的23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金融发展规模效应二次型(倒U型)曲线的存在;四、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管创新机制、经济发展战略协同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机制对策;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从金融发展规模的“门槛效应”阶段、“正效应”阶段、“负效应”阶段等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再分别从国家金融发展战略、金融市场竞争、金融市场监管、国际金融分工等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首先运用联系的、系统的分析综合方法构建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理论框架,分别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的内在机理;继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国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演变历程;最后运用数理经济推导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角度构建了金融发展规模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对比金融发展规模水平的两组指标,金融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和金融就业量占总就业量的比重,二者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即金融发展的规模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二次型的(倒U型),而并非是线性的。在金融市场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发展的规模效应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承担金融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基本经济成本,经济发展可能会陷入“贫困性陷阱”,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一旦经济发展越过这个“门槛”,金融发展规模的优势开始逐步显现,经由储蓄效应和资本配置效应,增加了资本积累和提高了技术水平,此时金融发展带来的收益超过其发展成本,最终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当金融发展规模占比超出了一定比例之后,金融部门吸纳了过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会导致大量的实体经济部门投入的挤出,此时,金融发展规模的过度扩张反而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国家金融发展战略,提高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一,制定金融发展规模战略,使之与经济发展规模相匹配;第二,制定金融发展协调战略,使之与其它产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第三,制定金融发展服务战略,使金融发展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规模相匹配。2、调节微观金融企业规模,促进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第一,金融企业应当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规模;第二,合理调配金融企业之间的规模比例,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3、加强金融发展规模监管,保障经济金融安全:第一,建立宏观金融发展规模监管机制,引导金融规模的持续平稳增长;第二,建立微观金融企业发展规模监管机制,引导金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4、协调国际金融规模分工布局,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第一,研究国际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把握国际金融发展规模的内在规律,为国际金融规模合理分工提供可靠依据;第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规划世界各国金融规模分工布局,使之与本国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第三,改善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适度提升其规模比例,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罗润东;;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年01期

2 苏基溶;廖进中;;金融发展的倒U型增长效应与最优金融规模[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3 贺尊;汪红梅;;跨国公司、规模经济与新经济地理——克鲁格曼理论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9年04期

4 王辉;;金融市场波动率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9年05期

5 朱慧;;机制设计理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论评介[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谭顺福;;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7 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8 余长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包含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9 王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成因分析:兼论“倒U”假说的适用性[J];统计研究;2006年04期

10 赵怡;;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404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404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