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 of the active principle of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licy choi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o the "to empty" behavior of controlling large shareholder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deri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model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 and the controlling large shareholder, it is found that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adopts the supervision strategy depends on its judgment probability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higher the holding ratio of th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the longer the holding time, the more inclined to select the supervision strategy. Howev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is only a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of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pervision depends on the perfe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垄断、创新与并购绩效:机制与路径”(09SJB630001)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琨,肖星;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2期
2 罗党论;黄郡;;审计师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3 娄伟;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4 林朝南;刘星;郝颖;;行业特征与控制权私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5 高雷;宋顺林;;掏空、财富效应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01期
6 黎来芳;;商业伦理 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琼;;商业伦理的构建——公司治理的一个视角[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2 张继袖;陆宇建;;控股股东、政府补助与盈余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3 江伟;沈艺峰;;大股东控制、资产替代与债权人保护[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4 曾庆生;陈信元;;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5 郝颖;刘星;林朝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控制权收益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6 王永海;毛洪安;;股权结构、行业特征与公司绩效[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1期
7 周中胜;陈俊;;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8 汪金龙;李创霏;;我国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9 娄权;;隧道挖掘还是利益趋同——从资本结构的选择看控股股东的作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章卫东,夏新平;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和;中国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海林;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侯强;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梁彤缨;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5 赵向琴;控制权私人利益与投资者保护[D];厦门大学;2005年
6 赖晓东;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权杖交接时机影响因素及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屠巧平;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葛蓉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李源;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行为与代理成本[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崔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春;我国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陈达宏;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计国忠;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滕晓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大股东掏空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蕾;股东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伟;上市公司资金不当利用与公司治理[D];清华大学;2005年
7 周靖飞;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惠男男;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徐宁;基于案例推理的上市公司失败预警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王自荣;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法治理[D];兰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龚凯颂 ,吴静;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财务困境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11期
3 马亚军,韩文明;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价值流失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5期
4 赵昌文,蒲自立,杨安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5 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6 邓建平;曾勇;李金诺;;最终控制、权力制衡和公司价值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高明华;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8 邵东亚;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案例分析与制度反思[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9 王克敏,陈井勇;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10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俊毅;美国机构股东积极行为的激励机制演化及其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4年01期
2 杨世勇;;大股东与机构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财务与会计;2009年02期
3 于洋,刘令仪;胳膊能否拧过大腿?——类别表决制下中小股东的博弈能力[J];证券导刊;2005年18期
4 王怡;;股东委托书“争”集战[J];首席财务官;2008年03期
5 邵颖红,陈爱军;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争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刘云华;股东权益在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演进中的位移[J];管理现代化;2001年05期
7 朱景和 ,袁怀丽 ,刘国仁;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J];经济纵横;2002年12期
8 高同裕;陈元富;;打破金融业“风险大锅饭”机制的意义与途径[J];中国金融;2007年03期
9 张婉君;罗威;;控股股东、治理环境与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基于股权融资成本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林保松;凡事有度——抑制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思考[J];国际贸易;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丽;;机构股东持股与积极治理效应——基于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阮晓琴;重组预期受青睐 ST公司云集机构股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贾宝丽邋安仲文;封基机构股东减少[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翟敏 温婷;腾讯高价搂进4.6%股权 华谊兄弟迎来最大机构股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桂小笋;隆平高科净利狂涨154.92% 7大机构股东重排序推升袁隆平排名[N];证券日报;2011年
5 郭雪莹;上海银行股份托管登记已全面受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小安;汇丰警告尚未走出危机谷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吴铭;南宁糖业:保留追讨违法收入权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陈洁;机构股东也成增发冤大头[N];北京商报;2008年
9 黄继汇;中东基金参与拯救诺森罗克[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冯大刚;强势股东华平退出 中信入股亚信[N];经济观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奕;基于治理理论的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清;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机制和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逊;整体上市股票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徐石泉;共同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蒙惠芳;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张超群;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与市场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炎炎;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5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50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