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经济是一个动态的非平衡状态,我们的价格指数经常游弋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作为宏观经济的四大调控目标的价格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关注的命题。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正处于不平稳的复苏时期,各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的“四万亿”的财政拨款计划为我国的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心剂,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的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但国际环境是是一个开放性大国制定国内宏观政府所必须考虑的必要因素。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来看,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复苏呈现高增长、高通胀经济快速平稳的复苏局面,而以美日为主的发达国家的复苏却呈现了低通胀、高失业、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复苏局面,从2009年4月份以来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在这样的复苏格局下,以美元为核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正成为了国际热钱赚取无风险利润的有力工具。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来看,以金属铜为例,LME场内铜的价格从2008年的12月份最低的2825美元上涨到了目前的近10000美元的价格,而国际原油价格亦从最低点的35美元/一桶飙涨到目前的105美元/1桶的价格,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虽然有超跌反弹和经济复苏预期的影响,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推行的零利率政策、美元贬值及国际游资的兴风作浪是推动国际大宗商品的根本原因。随着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飞涨,我国产业加工链上游价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PPI对于CPI的传导作用不断加强,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如果说2010年的通货膨胀只是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演的话,2011年的通货膨胀不仅受到国内工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以及考虑到国内外自然灾害不断多发从而推动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因素都会加强人们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结构性失衡格局不断恶化,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初次工资分配占利润总额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分配不均提高了通货膨胀率’(Ales Bulir 2001)因此在2011年,通货膨胀注定成为了我国政府和业界关注的头等大事,恶性通货膨胀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是不得不让人关注的。 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集中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定义、在四种不同划分方法下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测度、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通货膨胀的经济后果、最近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调节的变化以及一个简单的货币主义的世界通货膨胀模型。在本章中我们重新认识了通货膨胀并对于前人对于通货膨胀定义进行了相关的批判,深入的认识了通货膨胀本质和传导机制,并就通货膨胀的经济后果做了相关分析。通过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认识,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因素对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例如最近国际农产品的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而国内粮食价格也产生了较强的涨价预期,而我国原油价格基本与世界原油市场价格的变动保持一致,因而,必须有效遏制国际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借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通过考察全球性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更好的调控国内通货膨胀。 第二部分为对于1960年以来通货膨胀在全球波动的描述性分析,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全球通货膨胀的运行分成了两大部分即:1960-1980、1981-2008。在1960-1970年间,由于科技进步提高了全球潜在产出的提高,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发展稳定,通货膨胀保持了一个稳步爬升的趋势。因此我们在1960-1980年间的通货膨胀分析主要选择了1970-1980年,通过相关分析我们认为全球粮食、原材料和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所造成的主权货币的超发(尤其是美元超发)加强了通货膨胀的预期,造成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极大的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升速度。1981-2008年的通货膨胀,我们描述了该区间的通货膨胀是一个渐进下降的趋势,并且在1995-2000年之间保持了一个稳定的低通货膨胀水平。在此区间上我们认为有几个重要的原因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下滑趋势。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参与全球经济的主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的下降;再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式的进步极大降低了全球劳动成本;第三,主要经济体国家普遍采取了顶住通货膨胀机制;第四点,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所带来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新加入国家之间的竞争都降低了全球劳动力价格水平。同时,我们也详细比较分析了金砖国家和OECD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的,从我们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通货膨胀虽然在OECD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推断未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所有国家拉入全球经济中来,各国的开放式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通货膨胀对于国内通货膨胀固定锚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第三部分,亦即本文的核心章节。第四章描述性分析我们知道了全球通货膨胀可能具有协同性,接下来的工作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全球通货膨胀协同性的验证上了。我们建立了3个不同分析方法的模型即: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因素分析法来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方差项进行相关的检验,结果显示,简单平均法和因子分析法的效果基本一致且优于加权平均法的效果。同时我们将经济周期变动对于通货膨胀影响及时间变量进行了去趋势化的处理,经过检验我们的检测方法效果显著。同时我们排除了因为地缘位置接近和汇率政策相同或一致对于全球通货膨胀协同性的干扰,进一步确认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协同性并没有因为上述几种因素而发生改变。因而我们的结论就是全球通货膨胀确实存在协同性。而作为最为重要的对于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分析中,我们将我们的预测模型和其他三种基于一般基础理论的模型进行了提前H期的均值方差的检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模型对于预测全球通货膨胀效果显著。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思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同时,我们希望在全球化影响日益加重的当代,希望各国央行能够慎重考虑货币政策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开放式经济体在制定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更加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便尽早采取预见性的政策,从而达到有效持续的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图文】: 19石21954195619阳1960196219弘19661968、970197219741976、978198019日2图5原材料和成品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CouneilofEeonomieAdvsserswashington,,D.e3.2.2.4oEc。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美元是唯一可以与黄金直接挂钩的硬货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8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乐琴;仇喜雪;;汇率、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基于协整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2 高瞻;;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国际收支视角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3 卢锋;;大国经济与输入型通胀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4 张五六;;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的运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6期
5 王健;黄健;;以国际视野调整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朱鸿粟;;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分析[J];江苏商论;2010年07期
7 马方方;田野;;虚拟经济下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王煜;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9 夏斌;;从全球通胀到美国金融危机——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及中国对策[J];新金融;2009年04期
10 陈黎明;;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丽;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亚洲的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建华;从货币供应量到通货膨胀目标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648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64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