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9:21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受到本国经济运行情况乃至他国经济波动的严重威胁,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接连爆发。总结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历次金融危机,我们不难发现,金融危机的最重要表现就是流动性黑洞的产生,即金融危机以流动性消失为主要特征。纵观世界各国金融发展历史,流动性良好的市场是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流动性的消失会导致投资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市场交易。因此,为了保证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从流动性黑洞形成的角度来探讨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原因以及流动性黑洞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对在金融危机时期预防市场流动性黑洞的产生以及提升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在理清流动性以及流动性黑洞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研究: 首先,本文以金融危机为特定研究背景,结合学者现有的理论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证实金融危机中存在流动性黑洞的理论假设,同时,采用Markov状态转移、结构突变理论的崩溃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美国安然事件以及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流动性黑洞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共存性,得出金融危机中存在流动性黑洞的结论,并确认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流动性黑洞区制,为下文实证提供了基础。 其次,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从投资者心理行为变动所形成的市场预期角度,运用理论和实证方法,解释和研究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原因。在理论部分,本文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方法,剖析期望对流动性黑洞形成的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主要运用Tsallis熵的方法构建市场预期指标,实证考察次级债危机爆发前后美国和中国市场预期对流动性的影响,验证了市场期望对市场流动性具有影响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在市场运行良好的正常时期,市场期望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市场处在动荡的危机时期,一致的市场预期减弱了市场的流动性,形成了市场交易的瓶颈。这种平稳时期与危机时期预期对流动性影响的差异是由于在危机时期金融机构存在使预期加速同质的风险控制机制,本文据此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再次,历史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单个金融市场,而是波及到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有鉴于此,本文拓展金融市场研究领域,从金融子市场的角度考察美国抵押票据市场、银行融资市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以及股票市场之间的流动性黑洞传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危机爆发后的流动性黑洞时期,各金融子市场流动性相关程度明显增强,证实流动性黑洞在危机时期具有传导效应;此外,本文利用压力测试的方法,进一步实证检验流动性黑洞子市场传导效应对基于流动性的投资组合策略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危机时期资产流动性相关程度的显著增强使投资者降低一种资产持有量时,必将造成其他市场流动性的降低,有可能会触及流动性触发条件,迫使投资者对基于流动性的投资组合进行再平衡,造成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再次下降,最终推动流动性黑洞在各子市场之间的进一步传导。 最后,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这种区域性的“蝴蝶效应”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危机成为导致其他国家危机爆发的根源。为了准确地预测其他国家始发的金融危机对本国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这种具有蝴蝶效应的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进而为制定应对危机的政策方向和力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鉴于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黑洞问题,因此,本文以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为主要切入点,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理论部分根据金融危机中资产收益传染性的相关理论以及资产收益与流动性的关系,提出金融危机中存在流动性黑洞传染性的假设。实证部分主要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copula函数的计量方法,考察欧美亚太各国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中是否存在流动性黑洞的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国际金融市场的确存在流动性黑洞的传染效应。同时,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验证了流动性黑洞传染效应中金融市场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性和方向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和缓解流动性黑洞传染的政策建议。
【图文】:
图 3-1 模型构建中的时间窗口划分Figure3-1 the Time Window in Constructing Model两类投资者存在的差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个人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做市商是风险厌恶的;其次,在时期 1,只有个人投资者面临潜在的流动性冲击。投资者在提交市场订单时,无法确定订单被执行的准确价格,该价格是在获得 0 期望效
Figure5-1 the Graph of Liquidity Shocks in Financial Markets在美国次级债演变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加强。市场非流动性的增加伴随着融资流动性的缩减,这一过程可以由图5-2得到解释。信用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造成股票市场的抛售行为,市场只有卖出、没有买入,或者从负债角度来说,只有取款没有存款的单边市场造成流动性突然降低和股票的大幅贬值。这时,为防止市场杠杆的进一步扩大,减低危机时期机构损失的概率,金融部门陆续提高保证金比例,最终导致市场融资困难;危机时期,保证金的提高和投资造成的损失使投资者资金量触及资金底线,投资者迫切的资金需求和收窄的融资渠道使交易进一步减少,市场流动性步入另一个恶化的阶段。当投资资金充足时,投资者不存在触及融资限制的风险,此时,,市场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者对融资成本的变化并不敏感,但是,当资金受到资本限制时,投资者为降低风险或减少损失降低持仓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1.59
本文编号:2677841
【图文】:
图 3-1 模型构建中的时间窗口划分Figure3-1 the Time Window in Constructing Model两类投资者存在的差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个人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做市商是风险厌恶的;其次,在时期 1,只有个人投资者面临潜在的流动性冲击。投资者在提交市场订单时,无法确定订单被执行的准确价格,该价格是在获得 0 期望效
Figure5-1 the Graph of Liquidity Shocks in Financial Markets在美国次级债演变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加强。市场非流动性的增加伴随着融资流动性的缩减,这一过程可以由图5-2得到解释。信用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造成股票市场的抛售行为,市场只有卖出、没有买入,或者从负债角度来说,只有取款没有存款的单边市场造成流动性突然降低和股票的大幅贬值。这时,为防止市场杠杆的进一步扩大,减低危机时期机构损失的概率,金融部门陆续提高保证金比例,最终导致市场融资困难;危机时期,保证金的提高和投资造成的损失使投资者资金量触及资金底线,投资者迫切的资金需求和收窄的融资渠道使交易进一步减少,市场流动性步入另一个恶化的阶段。当投资资金充足时,投资者不存在触及融资限制的风险,此时,,市场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者对融资成本的变化并不敏感,但是,当资金受到资本限制时,投资者为降低风险或减少损失降低持仓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1.59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乃幸;杨朝军;;一般均衡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研究[J];投资研究;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怡萱;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与我国流动性风险防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蒋昱;流动性黑洞下投资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7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67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