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0:39
【摘要】:2008年发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很快会波及中国。及早地预测金融危机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为研究对象,从方法论入手,注重理论归纳和方法论体系的整合,在对各种类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什么样的方法适用于中国。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及其选择的指标体系,对每一种具体方法都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从综合角度对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警模型提出了建议。 首先,本文研究和评价了国外学者提出来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主要包括FR概率模型、STV横截面回归模型和KLR信号分析法模型。FR概率模型的“三重估计”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准确性,况且它是采用国外的样本数据估计出来的模型,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应用;FR概率模型仅仅使用了22个数据,不满足“大数定律”要求。STV横截面回归模型只考虑了实际汇率、贷款增长率、国际储备/货币供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只是危机影响因素中很少的一部分;它采用了线性回归模型,货币危机与三个因素间的线性关系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很难找到STV横截面回归模型要求的众多相似样本国。从以上两个模型可以推测,不能把所有国家综合到一起来研究预警模型,只针对一个国家设计出来的预警模型也许效果更好。KLR信号分析法没有考虑到政治性事件对货币危机爆发的影响,要是能把政治事件量化作为一个影响因素会更全面,该模型也不是一个结构化的经济模型,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危机发生可能性的信息不能获得。可以考虑将KLR信号分析法模型与因子分析基础上的FR-logistic概率模型综合起来利用可以克服以上提出的种种缺陷。 接着,介绍国外学者提出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大多数只是套用这些模型,有的修改一些经济指标,或是完善了货币危机的定义。可以说,国内学者在探索适用于中国的预警模型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后,介绍了国内学者提出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主要包括中国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结构模式、基于综合指标的多时标预警流程模型、“可能—满意度法”(P-S法)金融危机预警方法、等比例预警模型(PHM)。这些模型的研究大多是刚刚起步,还不够成熟。 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比较,得出KLR信号分析法模型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预警模型,其在构建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方面的功能非常强大;因子分析基础上的FR-logistic概率模型解决了多因素之间贡献性问题,大大提高了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综合KLR信号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基础上的FR-logistic概率模型得到适用于中国的新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 本文以后的工作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参考STV横截面回归模型考虑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二是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使预警系统更加全面、科学。三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特点、经济环境的改变不断地修改模型使之成为动态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艳娟;张凤海;徐晓飞;;区域性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与检验[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乔桂明;;货币危机预警理论及实证比较研究——兼对中国的模拟分析及启示[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3 王志宇,许良,张学成;金融危机预警专家系统的建立[J];燕山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邢毓静;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5 刘传哲,张丽哲;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1999年05期

6 张元萍,孙刚;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透析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7 王育宝;货币危机预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8 陈晓艺;浅谈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J];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01期

9 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刘明兴,罗俊伟;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倬;货币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与实证[D];苏州大学;2006年

2 刁忠亮;金融危机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0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30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