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0-06-30 04:52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了农户小额信贷,缓解了农户因无抵押、抵押不足引起贷款难的问题。在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完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农户小额贷款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农户小额信贷,是指向抵押不足或无抵押的低收入农户发放的贷款。本文从信用风险的特点出发,对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预期收入理论确定农户贷款额度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改变了必须有充足抵押或担保人才可发放贷款的传统信贷思维,为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新的理念。预期收入理论实际上是允许借款人有效地将自己未来收入的一部分,或者与未来收入相关的收入指数卖掉,利用改变收入在生命周期中的时间配置来转移当前经济条件较差、缺乏担保时发放贷款时的信用风险。预期收入贷款理论必须与大数法则及资产分散化原理,小额信贷市场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文中就此问题以贵州省为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了未来四年的人均纯收入,进而得出该地区户均平均授信额度,然后根据该农户的信用评级情况、贷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调整,确定该用户的信贷额度。 单纯依据这种理论发放的贷款,也是存在风险的,因此必须以良好的小额信贷管理体系相配合。当前农村小额信贷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存在故意违约的道德风险;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信用风险的分散及担保机制不健全等。本文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管理信用风险。一、走市场化可持续性小额信贷,包括利率市场化、贷款用途多样化,减少政府干预,以及灵活还款方式、林权抵押等。二、规范农户信用评级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专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方法准确科学地对农户进行评级;同时应该注意评级中,信息失真,流于形式等问题。三、规范化农户小额五级分类的标准,描述农户小额信贷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的主要详细特征。四、提出政府应辅助的一些政策安排,包括给予农户小额信贷机构税收优惠,合法化民间小额信贷机构,加强农业保险,农业订单建设等。本文的研究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以及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一、本文从收入相关贷款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农户的信用风险管理,使得农户可以减少担保或不需抵押担保就能获得贷款。该理论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需要与大数法则与资产分散化原理相结合来控制社会性系统性风险。 二、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采用了ARIMA时间序列模型从农户人纯收入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农户小额信贷额度的确定问题。 三、在预期收入贷款理论等基础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说明了要从社会征信体系完善、加强小额信贷机构内控管理等方面来管理信用风险,并提出信用惩戒褒扬机制建设;规范了农户小额信贷的五级分类标准;充分足额提取准备金,以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资本的稳定性及抗风险性。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4
【图文】:

线性图


方程两边都减t1Y ,其一阶差分模型为:t t 1 第 1 步,0H : λ = 0(或 ρ=1)1H : λ < 0(或 ρ<1)零假设为存在单位根。不考虑备择 ρ 1的原因是其会使模型济时间序列的模型中是不可能的。第 2 步,让 ΔY 对常量和1 1 2, , , ,t t tY Y Y Δ Δ和t pY Δ 回归。第 3 步,如果ct t < ,则拒绝零假设,认为该时间序列不存在该人均纯收入时间序列 Y 是含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入的时间序列进行一次差分后,形成新变量 dY,进行单位根检在 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 Mackinn-4.0044,-3.0989,-2.6904,t 检验统计量值为-1.2825 大于值很大,从而同意0H ,表明人均纯收入序列 Y 的一阶差分序列是不平稳序列。二次差分后,在 5%显著性水平下,t 统计量-3.5102 大于比较小,因此拒绝原假设,原数列 Y 的二阶差分序列 Y2 是平稳也可看出。

相关图,相关图,残差序列


18图 3.5 DY2 的相关图用 EVIEWS 软件分别建立模型 ARIMA (4,2,3),ARIMA (3,2,32,2), ARIMA (4,2,1)并对参数进行估计。选择 view/Residual Correlation LM Tests,可以回归方差残差的序列相关性。从 ARIMA(2,2,3)回归方程结果来看,LM 检验结果,P 值不是显不存在序列相关。图 3.6 ARIMA(2,2,3)LM 检验图从下表 3.2 可看出,采用模型 ARIMA(4,2,3)比较合理,对该列进行相关分行,从相关图可看出,残差序列是随机的,相互独立相关性。由于该模型的残差序列 LM 统计量为 6.80,检验相伴概率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水,叶孝国;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有效途径──关于罗源县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实施情况的调查[J];福建金融;1999年08期

2 林丽琼;;小额信贷:近期文献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特点——发展收入相关贷款与保证资产组合的必要分散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周剑波;贷款风险度量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金融;2004年10期

5 易伯明;;小额信贷利率定价市场化问题探析[J];金融经济;2010年04期

6 陈建新;;三种农户信贷技术的绩效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7 周忠明;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J];金融纵横;2003年11期

8 庞新军;刘文朝;周振;;论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曾之明;岳意定;;基于博弈分析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8期

10 张峭;徐磊;;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梁亮;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刘菲;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4 周国亮;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杨静;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信用等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谭勇;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刘阳;农村小额信贷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4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34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