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拓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文泓;罗猛;;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2 杨柳;李力;韩梦瑶;;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金融体系应用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3 田宝;周荣;;巴塞尔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10期
4 陈雨露;马勇;;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选择:一个实证评估[J];教学与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宇峰;梁琪;陈文哲;;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2 高杰英;杜正中;;中长期经济背景下国际银行信贷规模比较与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8期
3 朱波;卢露;;中国逆周期缓冲资本调整指标研究——基于金融体系脆弱时期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4 胡建华;;逆周期资本缓冲能否消除我国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1期
5 李楠;陈暮紫;陈敏;;中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设置与分析[J];金融论坛;2013年10期
6 辜子寅;;基于周期效应评估的我国上市银行稳健性特征分析[J];南方金融;2014年07期
7 熊启跃;曾刚;;资本缓冲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研究——来自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5年08期
8 王忠生;赵泫珠;;中国银行业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5期
9 谢凝;;基于宏观金融稳定视角的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08期
10 田宝;周荣;;巴塞尔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浩;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远;中国证券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党宇峰;资本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周期性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季伟杰;银行业顺周期性问题以及逆周期监管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飞;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7 李青川;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刚;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审慎性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姚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影响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3 庞加磊;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逆周期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秦秋吉;资本充足率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倩;基于逆周期资本约束框架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6 缪龙娇;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监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韩文倩;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冯东;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及其缓冲工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9 魏鑫;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万昕;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2 陈雨露;马勇;;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的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3 张金城;李成;;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4 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5 钟伟;谢婷;;巴塞尔协议Ⅲ的新近进展及其影响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6 李文泓;罗猛;;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7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8 杨柳;李力;韩梦瑶;;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金融体系应用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9 肖振宇;;基于熵值法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10 陈雨露;马勇;;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华;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分析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3 袁德磊;银行脆弱性分析与管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田艳芬;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小波;;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拓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2783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78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