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16:49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温总理在2009年人大会议上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表达对新农村建设的关切。改革开放31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然而,在巨变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在建国60周年的今天,作为新农村建设核心的“三农”问题仍然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农村距此目标还有多远?作为有着悠久的小农农耕文明,长时期的城乡二元分割,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之中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解决“三农”?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次大的变迁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作为旨在破解“三农”的第五次制度变迁的新农村建设的绩效关键取决于什么样的途径。事实上,新农村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文明,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文明。这些内在要求与论文界定的农村金融生态的本质是一致的,只不过“三农”是问题的起点,农村金融生态是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目标。因此,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途径。那么该如何优化?在制度长期相对缺陷的中国来说,必须要依赖制度创新。建国后促成的几次农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非大量经济投入,而是制度创新。由此,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构建制度创新框架诱导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农村金融生态可以破解的“三农”? 本文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试图从学科前沿构建全新的理论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摈弃目前大多数的“金融生态”加“农村”就是农村金融生态的研究模式,甚至为颇受指责的农村金融“平反”。为此,本文原创性地从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三个维度设计一个动态的揭示农村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金融内在机理的农村金融生态的“金字塔三分图”。这是在新的逻辑起点上构建一个全新的逻辑体系。为此,论文以“金字塔三分图”为主线,分三大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是分析基础,包括第一、二、三章,侧重于构建新的农村金融生态的逻辑体系。论文从12个“一号文件”为切入点,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的研究背景,而后系统地剖析相关研究动态,以此形成本文独特的视角,进而在对“三农”、“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生态”的逻辑关系进行诠释的基础上,科学的从“塔尖”显性的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塔腰”半显性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塔基”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三个维度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的“金字塔三分图”。同时,从国外的实践中寻找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是分析过程,包括第四、五章,侧重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的分析过程。论文定性的从“显性”的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到“半显性”的农村经济主体群落,最后到“隐形”的农村金融生态生境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制度剖析,以昭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以在总体上分析出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制度缺陷。进而,利用“金字塔三分图”理论创新中设计出的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部农业大省安徽省为个案,对农村金融生态进行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实证,以对制度因素进一步剖析和验证。 第三部分是分析结果,包括第六、七章。从分析看,制度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原动力。在对农村金融生态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农村经济等配套制度和生境的核心制度(主导因子)来构建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框架。 论文以独特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诠释“农村金融生态”,通过制度创新框架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旨在为破解“三农”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论文原创性给出了一个较科学的,包括观点、方法和政策的农村金融生态的理论框架。创新意味风险,论文也许不够精致,但至少为新农村建设途径的研究独辟蹊径。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1.在中国,研究“三农”几乎永不过时。从某种程度说,“三农”、“农村金融生态”和“新农村建设”在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三农”是问题的起点,新农村建设是终点(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途径很多,如资源、技术和制度投入等。只不过是在中国,农村金融生态是最好途径,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优化过程就是“三农”问题的破解过程。 2.从国外实践看,“三农”也长期存在过。国外政府都不遗余力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对“三农”进行扶持,农村金融几乎就是“政策性金融”。当然,国外的经验并不能简单借鉴,但他们对“三农”的偏爱态度和对城乡平等的尊重,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3.到底什么是农村金融生态?应该说,现有研究几乎是“指标简单罗列”的逻辑。论文原创性的从农村金融生态的最内在的逻辑从农村金融主体群落、农村经济主体群落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构建“金字塔三分图”,完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内涵与外延。 4.从定性看,“显性”的农村金融的矛盾、“半显性”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是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外在表现,其取决于“隐形”的生境的缺陷,而这源于制度缺陷。其实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是指一种高水平的生态均衡,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破解“三农”。 5.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是可以评价的。论文选择具有“三农”代表性的中部农业大省安徽为个案,从三个层次对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实证,结果显示处于“塔基”隐形的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执法效率、社会诚信等主导因子成为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关键。这也进一步对农村金融生态“金字塔三分图”创新的科学性的肯定。 6.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诱导性的制度创新框架应该有一定的差异性。金融制度和农村制度仅仅是配套制度,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的核心制度框架(农村金融生态的主导因子)才是生境制度。其实,最核心是价值观层面的文化。在中国,对于政府来说,应该从思想深处尊重城乡的平等性。同时,在全社会积累出城乡平等的价值观。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1
【部分图文】:
过构建“农村金融主体、农村经济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的指标体系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农村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差别的制度性原因,并构建了制度框架。由此,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见图 1-1、1-2。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9-18-20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蒋大平,2008):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的规则、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而法律是最基本的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增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还有明晰产权减少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促使效率提高,因此法律制度会直接影响农村金融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8835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832.1
【部分图文】:
过构建“农村金融主体、农村经济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生境”的指标体系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农村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差别的制度性原因,并构建了制度框架。由此,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见图 1-1、1-2。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J159-18-20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蒋大平,2008):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的规则、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而法律是最基本的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增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还有明晰产权减少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促使效率提高,因此法律制度会直接影响农村金融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7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述军;卞浩;王蕊;;基于突变理论的山东省农村金融生态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靳淑平;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信贷需求与供给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张峰;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3 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兆聚;经济新常态下临沂农村信用社业务转型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2 陈思伟;铁岭市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研究[D];沈阳大学;2017年
3 黄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李生道;金融生态环境、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成长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幸;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湖南省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6 卞浩;基于突变理论的山东省农村金融生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6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