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货币政策的分段利率规则:检验、标准与福利损失评估——基于福利损失视角的结构性解释

发布时间:2020-11-15 05:48
   规则型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它能有效规避动态不一致问题,却无法根据经济波动进行灵活调整。有鉴于此,本文从中央银行的效用权衡视角出发,对目前政策操作的合意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本文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刻画了现行货币政策的规则特征,随后从历史加总福利损失函数视角对比了分段利率规则及严格利率规则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遵循分段利率调控规则,在经济常态和经济危机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规则特征;第二,在福利损失层面,这种分段利率规则相较于严格利率规则的确更有助于社会福祉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央行现行的利率规则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规则型货币政策不易变通的弊端,同时能运用基于经济事实的分段标准提高市场沟通效率,有助于同时实现灵活调整与稳定预期的双重目标。
【部分图文】:

拟合,常态,经济危机,逆周期


货币政策的分段利率规则:检验、标准与福利损失评估金融论坛经济常态时期(11区制)σ1为为0.137,验证了上文所述,前者利率政策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后者后者。而从平滑性来看,ρ0为00.756,ρ1高达00.968,表明前者的利率政策平滑意愿较后者稍差差。图图1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拟合图其次其次,分析利率规则的权重系数可以发现,CPI0的系数不显著而CPI1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由(1)可知可知,通货膨胀的累积调整系数ω0=CPI0(1-R(-1)0)=0.1<1,,这意味着经济危机时期通货膨胀每上涨1单位单位,名义利率上调小于1单位单位,实际利率不升反降,进而刺激总需求增长长,通过市场的供需平衡机制制造新一轮通货膨胀,故此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并不稳定稳定。相反,ω1=CPI1(1-R(-1)1)=1.19>1,,则表明经济常态时期名义利率调整能够对通货膨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进而有效熨平物价水平的波动。而就产出缺口而言,名义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经济危机时期呈现较强的逆周期调控特征((参数φ0为为0.23),而经济常态时期调控效果并不显著((参数φ1为为0.02)。综合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时期中央银行更倾向于盯住产出缺口,而经济常态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图图2经济危机时期区制转移图图图3经济常态时期区制转移图——5

经济危机,转移图


货币政策的分段利率规则:检验、标准与福利损失评估金融论坛经济常态时期(11区制)σ1为为0.137,验证了上文所述,前者利率政策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后者后者。而从平滑性来看,ρ0为00.756,ρ1高达00.968,表明前者的利率政策平滑意愿较后者稍差差。图图1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拟合图其次其次,分析利率规则的权重系数可以发现,CPI0的系数不显著而CPI1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由(1)可知可知,通货膨胀的累积调整系数ω0=CPI0(1-R(-1)0)=0.1<1,,这意味着经济危机时期通货膨胀每上涨1单位单位,名义利率上调小于1单位单位,实际利率不升反降,进而刺激总需求增长长,通过市场的供需平衡机制制造新一轮通货膨胀,故此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并不稳定稳定。相反,ω1=CPI1(1-R(-1)1)=1.19>1,,则表明经济常态时期名义利率调整能够对通货膨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进而有效熨平物价水平的波动。而就产出缺口而言,名义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经济危机时期呈现较强的逆周期调控特征((参数φ0为为0.23),而经济常态时期调控效果并不显著((参数φ1为为0.02)。综合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时期中央银行更倾向于盯住产出缺口,而经济常态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图图2经济危机时期区制转移图图图3经济常态时期区制转移图——5

转移图,常态


货币政策的分段利率规则:检验、标准与福利损失评估金融论坛经济常态时期(11区制)σ1为为0.137,验证了上文所述,前者利率政策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后者后者。而从平滑性来看,ρ0为00.756,ρ1高达00.968,表明前者的利率政策平滑意愿较后者稍差差。图图1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拟合图其次其次,分析利率规则的权重系数可以发现,CPI0的系数不显著而CPI1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的系数为显著正值。由(1)可知可知,通货膨胀的累积调整系数ω0=CPI0(1-R(-1)0)=0.1<1,,这意味着经济危机时期通货膨胀每上涨1单位单位,名义利率上调小于1单位单位,实际利率不升反降,进而刺激总需求增长长,通过市场的供需平衡机制制造新一轮通货膨胀,故此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并不稳定稳定。相反,ω1=CPI1(1-R(-1)1)=1.19>1,,则表明经济常态时期名义利率调整能够对通货膨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胀的变动做出充分的逆周期反应,进而有效熨平物价水平的波动。而就产出缺口而言,名义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利率在不同时期对其的调控力度也有所不同,经济危机时期呈现较强的逆周期调控特征((参数φ0为为0.23),而经济常态时期调控效果并不显著((参数φ1为为0.02)。综合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通胀目标的调整系数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时期中央银行更倾向于盯住产出缺口,而经济常态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时期更侧重于盯住通胀缺口。图图2经济危机时期区制转移图图图3经济常态时期区制转移图——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金全;张小宇;;中央银行规避经济收缩和通胀偏好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仝冰;货币、利率与资产价格[D];北京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达禹;刘金全;赵婷婷;;经济周期与规则型货币政策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基于中国典型经济波动阶段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吉洪;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期限溢价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2 石睿柯;我国货币政策量价转型的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张龙;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丁娅楠;中国经济周期的实体冲击、金融驱动与货币政策调控[D];吉林大学;2018年

5 兰中停;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研究与费雪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8年

6 王湃;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7 尚航;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8年

8 赵芳;基于DSGE模型的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潘长春;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关联机制的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于洋;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下的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孟庆斌;范为;靳晓婷;吴慧纹;;“控通胀”还是“保增长”——我国货币政策非线性反应规则研究[J];管理评论;2014年09期

2 周小川;;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J];中国金融;2013年02期

3 林建浩;王美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大稳健”——时点识别与原因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3年02期

4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国中;姜再勇;刘宁;;非线性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5 刘明志;;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6 王建国;;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7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杨英杰;泰勒规则与麦克勒姆规则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9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菀庭;林晶;解瑶姝;;货币政策的分段利率规则:检验、标准与福利损失评估——基于福利损失视角的结构性解释[J];财经科学;2019年07期

2 相克义 ,熊秀兰;浅议我国货币政策体系[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3 刘小兵;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企业;2003年12期

4 金子财,杜胜;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5年02期

5 魏永芬;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10期

6 于卫兵;论我国央行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选择[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张炜;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10期

8 马里奥·德拉吉;司马亚玺;陈新萍;;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J];国际金融;2017年01期

9 张翠微;;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进展[J];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10 弗里德里希·米什金;周莉萍;;货币政策方略:来自金融危机的教训[J];金融评论;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翠微;关于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欧阳易;新常态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刘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佐飞(Zulfiqar Ali Wagan);经济信息和货币政策对商业周期的影响及其传染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汪颢;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唐吉洪;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国债期限溢价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8 李伟;货币政策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9 桑宇;信贷观框架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时变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石睿柯;我国货币政策量价转型的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尹干军;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尹宝亮;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木琪君;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岳国华;货币政策透明度规则及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马迪;常规货币政策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宏观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刘金;零利率约束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和美国实践[D];山东大学;2012年

8 徐珊珊;影响货币政策可信度的体制特征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赵静;提高政策可信度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徐平;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4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884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