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服务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1-01-12 23:57
现实表明,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化趋势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推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6-2017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增加数字金融服务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金融服务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手段。提供数字金融服务能够将普惠金融拓展到以前与银行没有接触的人群,特别是贫困人群。研究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本文还将这些因素对普惠金融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 变量选取
2. 数据来源
(二) 模型设计
(三) 样本描述性分析
(四) 单位根检验与相关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移动电话 (Mobile) 和互联网 (Internet)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二) 经济发展水平 (Growth和Gdpc)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三) 金融发展程度 (Credit/Gdp和M2/GDP)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四) 通货膨胀 (Infaltion) 、教育程度 (Enrollment) 和经济自由化程度 (EFI)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数据的经验考察[J].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1)
[2]“有为政府”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J]. 粟芳,方蕾. 财经研究. 2016(12)
[3]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 粟芳,方蕾. 管理世界. 2016(09)
[4]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J]. 罗婷婷,张艺. 金融监管研究. 2014(12)
[5]中国金融排斥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 张国俊,周春山,许学强. 地理研究. 2014(12)
[6]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安徽省975户农村经营户的实证分析[J]. 孟凡征,余峰,罗晓磊,胡小文. 金融发展评论. 2014(11)
[7]中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研究[J]. 李涛,王志芳,王海港,谭松涛. 经济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2973801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 变量选取
2. 数据来源
(二) 模型设计
(三) 样本描述性分析
(四) 单位根检验与相关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移动电话 (Mobile) 和互联网 (Internet)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二) 经济发展水平 (Growth和Gdpc)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三) 金融发展程度 (Credit/Gdp和M2/GDP)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四) 通货膨胀 (Infaltion) 、教育程度 (Enrollment) 和经济自由化程度 (EFI) 对普惠金融 (FI) 的影响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数据的经验考察[J].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1)
[2]“有为政府”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J]. 粟芳,方蕾. 财经研究. 2016(12)
[3]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 粟芳,方蕾. 管理世界. 2016(09)
[4]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调研[J]. 罗婷婷,张艺. 金融监管研究. 2014(12)
[5]中国金融排斥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 张国俊,周春山,许学强. 地理研究. 2014(12)
[6]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安徽省975户农村经营户的实证分析[J]. 孟凡征,余峰,罗晓磊,胡小文. 金融发展评论. 2014(11)
[7]中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研究[J]. 李涛,王志芳,王海港,谭松涛. 经济研究. 2010(07)
本文编号:2973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97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