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研究——基于监管风险演变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1-16 10:50
  监管风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银行监管模式需要适应监管风险的演变。次贷危机后,监管机构日益重视银行系统性风险及银行不当行为风险,并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相结合。但现行监管模式偏重于关注"物化"的指标和制度,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导致对人及其行为的风险重视不足。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透过银行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一步考察行为的动机、过程、后果,探寻对监管风险的有效应对,可以对现行银行监管模式进行补充、拓展。 

【文章来源】: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监管风险演变视角下的银行监管模式变迁
    (一)合规导向限制性监管模式
    (二)风险导向审慎性监管模式
        1. 传统审慎监管模式
        2. 审慎监管的改革与调整
    (三)对传统银行监管模式的总结和反思
    (四)银行监管模式的未来展望: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
四、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构建
    (一)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含义
        1. 行为的含义
        2. 导向的含义
        3. 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含义
    (二)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1. 委托代理理论
        2. 行为经济学
        3. 组织行为学及其他相关学科
    (三)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基本设计
        1. 监督银行建立健全各级责任人行为管理体系
        2. 评估银行各级责任人(特别是关键责任人)行为风险
        3. 选择运用适当的监管手段,对风险追本溯源
        4. 强化对银行各级责任人的问责,督促整改
    (四)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对传统银行监管模式的突破
        1. 银行监管理念转向“人本中心”观
        2. 银行监管的着力点由“合规”“风险”“问题”转向“责任人及其行为”
        3. 银行监管手段由“间接”转向“直接”
五、对我国实施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思考
    (一)实施行为导向银行监管的现实依据
    (二)实施行为导向银行监管模式的耦合机制
        1. 人本中心观与传统观念的耦合
        2. 重点领域与非重点领域的耦合
        3. 理想模式与现实条件的耦合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行业不当行为风险、行为成本与金融稳定——全球金融行为监管和风险治理的焦点领域[J]. 冯乾,高洋.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2]金融业行为监管国际模式比较与借鉴——基于“双峰"理论的实践[J]. 冯乾,侯合心.  财经科学. 2016(05)
[3]论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的关系[J]. 王华庆.  中国银行业. 2014(05)
[4]基于胜任力的银行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探讨[J]. 王义华,罗学宏,易思.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08)
[5]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 刘桂峰.  投资研究. 2012(02)
[6]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消费者保护与审慎监管的分离[J]. 岳彩申,张晓东.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03)
[7]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考察[J]. 王忠生.  求索. 2010(10)
[8]我国银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研究[J]. 孟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07)
[9]加强对银行机构高管人员监管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关键[J]. 王宏生.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10)
[10]加强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J]. 萧松华,李诗田.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2980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980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