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直接投资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0 17:25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双向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初期不显著,但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后,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需继续发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要依靠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此外,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指数、产权保护、人力资本以及国内研发水平也对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冷艳丽,杜思正.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1)
[2]服务业双向投资提升了我国企业创新竞争力吗[J]. 李宏兵,文磊. 国际经贸探索. 2016(03)
[3]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基于企业微观特征的分析[J]. 叶娇,赵云鹏.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1)
[4]生产性服务业FDI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 徐宏毅,黄岷江,李程,徐硼. 管理评论. 2016(01)
[5]对外直接投资对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跨国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 陈俊聪.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2)
[6]出口导向型经济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基于需求视角的分解[J]. 樊文静. 国际经贸探索. 2015(07)
[7]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双向投资:趋势及战略选择[J]. 马霞,李荣林. 国际经济合作. 2015(04)
[8]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 席强敏,陈曦,李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2)
[9]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效应与中国双向投资均衡发展[J]. 马相东,王跃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6)
[10]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J]. 何兴强,欧燕,史卫,刘阳. 世界经济. 2014(10)
本文编号:3043093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冷艳丽,杜思正.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01)
[2]服务业双向投资提升了我国企业创新竞争力吗[J]. 李宏兵,文磊. 国际经贸探索. 2016(03)
[3]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基于企业微观特征的分析[J]. 叶娇,赵云鹏.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1)
[4]生产性服务业FDI生产率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 徐宏毅,黄岷江,李程,徐硼. 管理评论. 2016(01)
[5]对外直接投资对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跨国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 陈俊聪.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2)
[6]出口导向型经济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基于需求视角的分解[J]. 樊文静. 国际经贸探索. 2015(07)
[7]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双向投资:趋势及战略选择[J]. 马霞,李荣林. 国际经济合作. 2015(04)
[8]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 席强敏,陈曦,李国平. 中国工业经济. 2015(02)
[9]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效应与中国双向投资均衡发展[J]. 马相东,王跃生.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6)
[10]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J]. 何兴强,欧燕,史卫,刘阳. 世界经济. 2014(10)
本文编号:304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04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