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突变”之源
发布时间:2021-07-16 17:4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关于中国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的症结,本文提出了有别于"分业论"和"混业论"的第三种观点——"突变论",即金融风险出现了突变。特征之一,短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被打破了,"M1增速/M2增速"先是在低位徘徊,继而在高位运行;特征之二,消费品价格指数与资本品价格指数的同涨同跌规律不复存在,前者波澜不惊,后者大起大落。究其原因,民间资金大规模地脱离了实体经济,并绕开了消费品,涌向了投资品,且在不同的虚拟部门来回游走,进而导致资产价格的繁荣与衰退景象在楼市、股市、债市、汇市、信贷等领域轮番上演。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编制更加严密的混业监管网络是不够的,不足以抵御金融监管对象由"猫"变"虎"后的冲击力,还需要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改革。
【文章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提出
二、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三、 金融风险突变的逻辑、成因与监管思路
(一) 金融风险的形成逻辑
(二) 金融风险突变的原因
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变相举债行为的发展脉络及其治理[J]. 李猛.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2)
[2]防控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J]. 黄益平. 国际经济评论. 2017(05)
[3]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 谭语嫣,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 经济研究. 2017(05)
[4]“消失”的民间投资——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快速下滑原因分析[J]. 何帆,朱鹤. 国际经济评论. 2016(06)
[5]中国离流动性陷阱有多远[J]. 沈建光. 中国外汇. 2016(17)
[6]M1大幅上升之迷及其影响[J]. 任泽平. 股市动态分析. 2016(32)
[7]经济金融化何以可能——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读[J]. 赵磊,肖斌.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3)
本文编号:3287472
【文章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提出
二、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三、 金融风险突变的逻辑、成因与监管思路
(一) 金融风险的形成逻辑
(二) 金融风险突变的原因
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变相举债行为的发展脉络及其治理[J]. 李猛.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2)
[2]防控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J]. 黄益平. 国际经济评论. 2017(05)
[3]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 谭语嫣,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 经济研究. 2017(05)
[4]“消失”的民间投资——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快速下滑原因分析[J]. 何帆,朱鹤. 国际经济评论. 2016(06)
[5]中国离流动性陷阱有多远[J]. 沈建光. 中国外汇. 2016(17)
[6]M1大幅上升之迷及其影响[J]. 任泽平. 股市动态分析. 2016(32)
[7]经济金融化何以可能——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读[J]. 赵磊,肖斌.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3)
本文编号:3287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28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