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8 05:16
贫困是世界级的难题,也是一直困扰我国发展的桎梏。金融扶贫是世界各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有力武器。与财政扶贫不同,金融扶贫更多的关注有发展意愿的、有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体。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便开拓了金融扶贫的试验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体系不完善、保障不充分,金融扶贫一直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如何有效的改变现有体系,发挥金融扶贫的减困致富作用,实现资金的循环流转和自我增值是本文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金融扶贫体系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以资金的循环轨迹(发放—使用—回收)为线索,着重剖析体制设计、机构运行和扶贫效果方面的问题。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转换”问题,即扶贫资金不能到达目标贫困人群手中;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效率缺失”问题,即扶贫资金不能达到预期的减困效果;在资金回收过程中,存在着“可持续性”问题,即扶贫资金不能实现循环流转,金融机构不能实现自负盈亏。本文从体制、机构和风险三方面给出了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现有承贷机构传统的信贷运营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裙带关系影响扶贫资金的“目标瞄准”;农业自然风险和社会保障的缺失影响...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现状
1.1.2 农村金融改革方兴未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主要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1.2 农村金融系统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总体研究
2.2.2 关于金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
2.2.3 关于建立商业可持续性小额信贷模式的研究
2.2.4 现有研究的可能不足与发展趋势
3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现状分析
3.1 贫困人口与金融扶贫
3.1.1 贫困人口的界定标准
3.1.2 金融扶贫的内涵
3.1.3 金融扶贫的特征
3.2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3.2.1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发展历程
3.2.2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现状
4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资金发放过程中的"目标转换"问题
4.1.2 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效率缺失"问题
4.1.3 资金回收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4.2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现有信贷运营体制脱离扶贫目标
4.2.2 匮乏风险防范机制造成效率缺失和不良资产
4.2.3 缺少市场竞争机制导致成本过高
5 重构金融扶贫体系的政策建议
5.1 以小额信贷重构信贷运营体系
5.1.1 格莱明乡村银行的经验及启示
5.1.2 小额信贷扶贫的创新体制探索
5.2 以金融创新和社会保障重构风险防范机制
5.2.1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5.2.2 建立风险对冲机制
5.2.3 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3 以民间金融重构市场竞争机制
5.4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创新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模式培训与研讨会综述[J]. 黄承伟,陆汉文,刘金海.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9)
[2]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和民间信用阳光化:央行和银监会模式比较[J]. 王曙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2)
[3]小额扶贫贷款现状与清收处置措施探析[J]. 毛洪. 金融博览. 2007(01)
[4]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J]. 何广文. 西南金融. 2007(01)
[5]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绩效、缺陷及其再创新——来自河南太康的实证研究[J]. 金媛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1)
[6]发展小额信贷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J]. 王曙光. 新财经. 2006(12)
[7]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J]. 江曙霞,严玉华. 财经研究. 2006(10)
[8]小额信贷对中国扶贫与发展的贡献[J]. 吴国宝,李兴平. 金融与经济. 2003(11)
[9]论建立和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扶贫资金的退出机制——创新扶贫方式的思考[J]. 刘尔思. 学术探索. 2000(04)
[10]探索创新扶贫新思路——谈小额项目对云南扶贫攻坚的意义和作用[J]. 刘尔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朱佶.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农业财政贴息政策的绩效评价[D]. 许美娟.南京农业大学 2006
[2]我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研究[D]. 段夫贵.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9301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现状
1.1.2 农村金融改革方兴未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主要内容
1.3.2 框架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农业信贷补贴论
2.1.2 农村金融系统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总体研究
2.2.2 关于金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
2.2.3 关于建立商业可持续性小额信贷模式的研究
2.2.4 现有研究的可能不足与发展趋势
3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现状分析
3.1 贫困人口与金融扶贫
3.1.1 贫困人口的界定标准
3.1.2 金融扶贫的内涵
3.1.3 金融扶贫的特征
3.2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历史与现状
3.2.1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发展历程
3.2.2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现状
4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资金发放过程中的"目标转换"问题
4.1.2 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效率缺失"问题
4.1.3 资金回收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4.2 农村金融扶贫体系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现有信贷运营体制脱离扶贫目标
4.2.2 匮乏风险防范机制造成效率缺失和不良资产
4.2.3 缺少市场竞争机制导致成本过高
5 重构金融扶贫体系的政策建议
5.1 以小额信贷重构信贷运营体系
5.1.1 格莱明乡村银行的经验及启示
5.1.2 小额信贷扶贫的创新体制探索
5.2 以金融创新和社会保障重构风险防范机制
5.2.1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5.2.2 建立风险对冲机制
5.2.3 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3 以民间金融重构市场竞争机制
5.4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的创新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模式培训与研讨会综述[J]. 黄承伟,陆汉文,刘金海. 中国农村经济. 2009(09)
[2]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和民间信用阳光化:央行和银监会模式比较[J]. 王曙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2)
[3]小额扶贫贷款现状与清收处置措施探析[J]. 毛洪. 金融博览. 2007(01)
[4]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J]. 何广文. 西南金融. 2007(01)
[5]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绩效、缺陷及其再创新——来自河南太康的实证研究[J]. 金媛媛.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1)
[6]发展小额信贷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J]. 王曙光. 新财经. 2006(12)
[7]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J]. 江曙霞,严玉华. 财经研究. 2006(10)
[8]小额信贷对中国扶贫与发展的贡献[J]. 吴国宝,李兴平. 金融与经济. 2003(11)
[9]论建立和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扶贫资金的退出机制——创新扶贫方式的思考[J]. 刘尔思. 学术探索. 2000(04)
[10]探索创新扶贫新思路——谈小额项目对云南扶贫攻坚的意义和作用[J]. 刘尔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朱佶.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农业财政贴息政策的绩效评价[D]. 许美娟.南京农业大学 2006
[2]我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研究[D]. 段夫贵.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32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