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9:48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银行的风险也呈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态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使银行风险管理由单一管理逐步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仍是最大、最主要的风险。伊春A银行作为二级分行,其信用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对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剖析,进而找出其中的不足,为改进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本论文采取个案分析和流程梳理的方式,重点查找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足。对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分别从A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和A银行授信业务流程及信用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风险管理文化偏差、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弱化、风险管理环节割裂及风险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借鉴国外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作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内部监督、拓宽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以及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措施。本文从伊春A银行经营管理实际出发,为其构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写作背景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2.1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状况分析
        2.1.1 伊春A银行的资产质量
        2.1.2 伊春A银行的授信主体分布
        2.1.3 授信业务收入占比低
    2.2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2.2.1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一般原因
        2.2.2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特殊原因
        2.2.3 后金融危机时期潜在的信用风险
    2.3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
        2.3.1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
        2.3.2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环境建设
        2.3.3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手段
        2.3.4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
    2.4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2.4.1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
        2.4.2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2.4.3 伊春A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
        2.4.4 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伊春A银行信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3.1 完善伊春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3.2 建立明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目标
    3.3 建立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
    3.4 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3.4.1 改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3.4.2 完善信用风险识别体系
        3.4.3 加强对行业信用风险的管理
        3.4.4 运用信用衍生工具分散风险
        3.4.5 建立畅通明晰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路径
    3.5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5.1 增强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
        3.5.2 调整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伊春A银行实施有效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条件
    4.1 建立人员培养机制
    4.2 加强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
    4.3 提升内部监督力度
        4.3.1 加快内控电子化建设
        4.3.2 强化内部稽核
        4.3.3 明确责任追究
    4.4 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监管问题的多学科理论综述[J]. 李子芬.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05)
[2]论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在中国的适用性[J]. 李裕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3]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我国的启示[J]. 冯敏,武安华.  浙江金融. 2008(04)
[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崔丹.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7)
[5]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 赵庆明.  中国金融. 2007(18)
[6]信用风险模型预测能力比较分析[J]. 孙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7)
[7]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刚.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8]国外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吴昊.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9)
[9]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及其对中小银行的影响[J]. 熊维强,唐蓉.  南方金融. 2006(05)
[10]基于EDF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J]. 郑茂.  管理工程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新巴塞尔协议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崔炳文.天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探析及相关实证[D]. 胡文彬.浙江大学 2007
[2]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比较研究[D]. 方伟.安徽大学 2007
[3]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 王晓慧.天津师范大学 2007
[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D]. 沈红丽.河北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3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33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