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07:47
银行卡产业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产业,顺应信息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银行发卡量持续增长。借记卡作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电子支付工具,已经发展成集存款、结算、取现、转账、消费、理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结算支付工具,在个人结算支付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支付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快捷性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借记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载体,商业银行业要充分发掘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积极创新借记卡支付业务,这对于增大银行的盈利能力,方便人们的日常支付,拉动消费需求,提高全社会的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借记卡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指出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当前我国借记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具体而言包括,银行卡犯罪愈演愈烈,磁条借记卡的磁道安全性差,容易被复制;网上支付的局限性限制了借记卡业务的发展;商业预付费卡的快速发展对借记卡发展产生了较大冲击。卡种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是克服上述问题,提高借记卡使用安全性与便利性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应积极发行银联标准PBOC2.0...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研究
1.2.2 银行卡交易机制的研究
1.2.3 银行卡业的规制与监管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2.1.1 借记卡已成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2.1.2 借记卡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更为明显
2.1.3 借记卡支付具有小额化特征
2.1.4 借记卡在大额支付领域具有天然优势
2.1.5 借记卡发卡量大,增长稳定
2.2 借记卡客户特征和用卡交易行为
2.2.1 客户特征
2.2.2 交易行为
2.3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发展趋势
2.3.1 借记卡的消费支付功能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2.3.2 借记卡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将继续深化
2.3.3 借记卡交易手续费收入结构逐渐优化,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
2.3.4 借记卡将日益建立起丰富、多赢、动态的互为客户关系和互为利益联盟
2.3.5 带有各种附加服务的联名卡将进一步快速发展
2.3.6 民族品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
第三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借记卡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3.2 网上支付的局限性限制了借记卡业务的发展
3.2.1 安全问题
3.2.2 信用问题
3.3 借记卡支付面临预付费卡的冲击
第四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创新
4.1 加快发展PBOC2.0 银行IC 卡
4.1.1 银行IC 卡的优势
4.1.2 我国银行IC 卡的发展现状
4.1.3 银联标准PBOC2.0 银行IC 卡发展的必要性
4.1.4 加快发展银联标准PBOC2.0 银行IC 卡的措施
4.2 积极发展银行预付费卡
4.2.1 积极争取预付费卡的发行权
4.2.2 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规范商业预付费卡的发展
4.2.3 发挥银行卡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商业储值卡挑战
4.3 创新网上支付方式
4.3.1 银行网上支付通过虚拟账户
4.3.2 第三方公司为支付提供信用的网上支付
4.4 创新手机支付方式
4.4.1 手机支付发展的现状
4.4.2 手机支付发展面临的问题
4.4.3 借记卡移动支付创新产品SIMpass
4.4.4 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交换费定价研究[J]. 王辉,李宏.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2)
[2]欧盟银行卡产业变革及启示[J]. 黄晓艳,杨可木,孙毅坤. 上海金融. 2008(04)
[3]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支付方式研究[J]. 苗娟. 中国市场. 2008(06)
[4]基于转换成本理论的银行卡市场竞争现状初探[J]. 张娴锐. 经济视角(下). 2008(01)
[5]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动态及趋势研究[J]. 李朝霞.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1)
[6]我国银行卡产业效率实证研究[J]. 王雪萍,张成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7]美国银行卡产业化道路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马宁. 价值工程. 2007(05)
[8]美国银行卡交易授权规则:评析与借鉴[J]. 陈小怡,何建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9]银行卡产业运作模式与反垄断问题研究[J]. 岳中刚. 当代财经. 2007(03)
[10]消费者多方持有行为与厂商的兼容性选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探讨[J]. 胥莉,陈宏民,潘小军. 世界经济. 2006(12)
本文编号:3333782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研究
1.2.2 银行卡交易机制的研究
1.2.3 银行卡业的规制与监管
1.2.4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2.1.1 借记卡已成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2.1.2 借记卡对现金的替代作用更为明显
2.1.3 借记卡支付具有小额化特征
2.1.4 借记卡在大额支付领域具有天然优势
2.1.5 借记卡发卡量大,增长稳定
2.2 借记卡客户特征和用卡交易行为
2.2.1 客户特征
2.2.2 交易行为
2.3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发展趋势
2.3.1 借记卡的消费支付功能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2.3.2 借记卡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将继续深化
2.3.3 借记卡交易手续费收入结构逐渐优化,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
2.3.4 借记卡将日益建立起丰富、多赢、动态的互为客户关系和互为利益联盟
2.3.5 带有各种附加服务的联名卡将进一步快速发展
2.3.6 民族品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
第三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借记卡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3.2 网上支付的局限性限制了借记卡业务的发展
3.2.1 安全问题
3.2.2 信用问题
3.3 借记卡支付面临预付费卡的冲击
第四章 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的创新
4.1 加快发展PBOC2.0 银行IC 卡
4.1.1 银行IC 卡的优势
4.1.2 我国银行IC 卡的发展现状
4.1.3 银联标准PBOC2.0 银行IC 卡发展的必要性
4.1.4 加快发展银联标准PBOC2.0 银行IC 卡的措施
4.2 积极发展银行预付费卡
4.2.1 积极争取预付费卡的发行权
4.2.2 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规范商业预付费卡的发展
4.2.3 发挥银行卡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商业储值卡挑战
4.3 创新网上支付方式
4.3.1 银行网上支付通过虚拟账户
4.3.2 第三方公司为支付提供信用的网上支付
4.4 创新手机支付方式
4.4.1 手机支付发展的现状
4.4.2 手机支付发展面临的问题
4.4.3 借记卡移动支付创新产品SIMpass
4.4.4 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交换费定价研究[J]. 王辉,李宏.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2)
[2]欧盟银行卡产业变革及启示[J]. 黄晓艳,杨可木,孙毅坤. 上海金融. 2008(04)
[3]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支付方式研究[J]. 苗娟. 中国市场. 2008(06)
[4]基于转换成本理论的银行卡市场竞争现状初探[J]. 张娴锐. 经济视角(下). 2008(01)
[5]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动态及趋势研究[J]. 李朝霞.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1)
[6]我国银行卡产业效率实证研究[J]. 王雪萍,张成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7]美国银行卡产业化道路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马宁. 价值工程. 2007(05)
[8]美国银行卡交易授权规则:评析与借鉴[J]. 陈小怡,何建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9]银行卡产业运作模式与反垄断问题研究[J]. 岳中刚. 当代财经. 2007(03)
[10]消费者多方持有行为与厂商的兼容性选择: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探讨[J]. 胥莉,陈宏民,潘小军. 世界经济. 2006(12)
本文编号:3333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33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