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苏轴股份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4:25
  西方发达国家的分拆上市因为起步早,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且其早已通过分拆上市的方式不断筹集发展所需资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主板分拆上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限制条件也是十分严苛,相对来说,在新三板进行分拆上市更加容易。创元科技在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在主板市场成功上市,并将其控股子公司苏轴股份分拆至新三板进行挂牌上市,该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苏轴股份在新三板分拆上市的案例,研究了分拆上市对于集团企业旗下子公司发展的影响,比如是否有利于子公司企业价值的提升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集团公司在日后的分拆上市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本文首先通过查阅这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分拆上市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与分拆上市有关的概念与理论。其次介绍苏轴股份准备从集团公司创元科技分拆并在在新三板上市之前进行了哪些准备以及在新三板上市的流程。最后采用了常用的财务绩效等指标,对苏轴股份分拆上市之后的经营状况、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分拆上市对于集团旗下子公司来说整体有积极作用,集团公司与旗下子公司的价值都有明显提高。...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轴股份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


全文技术路线图

对比图,对比图,股份,分拆上市


苏轴股份在未分拆之前,并不是属于集团公司创元科技中发展十分突出的子公司,因此创元科技对它的关注相对也较少,在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状况如何的信息披露的自然也不是十分详细与着重。由于信息的缺乏,投资者看不到苏轴股份良好的发展势头,自然也无法对它的价值做出实际的判定,那即使苏轴股份在创元科技内发展的再好,再需要资金的支持扩大生产也是得不到满足的,因为当它的实际价值被低估时,它得不到充足的空间去发展自身。创元科技和苏轴股份2011-2013年的营业利润率对比见图3-2。可以看出子公司苏轴股份的营业利润率远高于母公司创元科技的营业利润率,由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被合并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里对外报出,所以投资者对子公司苏轴股份的财务状况未能有全面且准确的了解,致使苏轴股份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未来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分拆上市后,苏轴股份需要独立披露自身的财务报表,这为外部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参考资料,可以了解苏轴股份的发展状况,苏轴股份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得到充分的释放,苏轴股份本身的价值披露了出来,资本市场自然也会随着所得到的信息提高对苏轴股份价值的评定,而这都得益于信息间的对称披露,从而使得苏轴股份在分拆上市之后有了更好的发展。

对比图,流动比率,对比图,股份


流动比率数值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成正比,一般流动比率的基准值为2。图4-3是苏轴股份流动比率与行业流动比例均值对比图。首先从苏轴股份自身数据来看,在2013年苏轴股份未上市时,它的流动比率是远低于2这个基准数的,说明那一阶段苏州股份的偿债能力较低,与之相对的就是苏轴股份的融资能力不强。而在2014年上市后,苏轴股份的流动比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此时数据接近于2,处于正常良好水平,并在随后2015、2016、2017年三年间流动比率呈现大幅的增加,表明苏轴股份在这三年间偿债能力非常好,并且筹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股权分拆上市背景下企业税负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 杨杨,于芝麦,杜剑.  税务研究. 2018(07)
[2]分拆上市——国内外不同概念分析和效应研究[J]. 陈伯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8(18)
[3]中概股私有化与分拆回归A股的特点与影响分析[J]. 李杲.  证券市场导报. 2017(11)
[4]分拆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创造[J]. 李复琛.  对外经贸. 2017(10)
[5]挂牌新三板对企业的影响浅析——以恒大淘宝为例[J]. 饶紫薇.  现代商业. 2016(23)
[6]要素扭曲与西南边疆地区工业绩效研究——基于1993—2012年广西分行业分部门全口径数据[J]. 钟一鸣,张婷,闫冰华.  南大商学评论. 2015(02)
[7]分拆上市的价值创造:来自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J]. 林旭东,唐明琴,程林,聂永华.  南方经济. 2015(07)
[8]上市公司分拆挂牌的利弊[J]. 方重.  中国金融. 2015(14)
[9]从成大生物管窥A股公司分拆到新三板上市前景[J]. 袁季.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2015(07)
[10]新三板到底有多热?[J]. 艾冰,CFP.  企业观察家. 2015(06)

硕士论文
[1]央企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比较分析[D]. 高彦如.清华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07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507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