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09:12
  我国从1994年开始逐渐监控货币供应量水平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而在1996年才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在此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是通过直接控制信贷规模来实现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也就是说,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也不过15年时间。在这15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不断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能力也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4月我国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操作标的以来,我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以上的货币政策发展背景下,本文首次运用一般动态因素模型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实证的结果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主要的经济变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对于GDP等变量,运用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分析结论要优于用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所得到的结论。 同时本文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该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是有效的,对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的调控以及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都较为理想。

【文章来源】: 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际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1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1.2.2 研究难点
        1.2.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2.4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论文结构布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3.1 货币供应内生与外生理论
        3.1.1 货币外生理论
        3.1.2 货币内生理论
    3.2 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3.2.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3.2.2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3.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3.1 货币渠道传导机制
        3.3.2 信用渠道传导机制
        3.3.3 总结
4 一般动态因素模型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介绍
    4.3 关于模型的讨论
5 基于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5.1 数据选取及处理
    5.2 静态因素数量的选择
    5.3 估计静态因素及系统部分
    5.4 决定动态因素数量
    5.5 估计结构性的脉冲响应函数
    5.6 一般动态因素模型的脉冲响应
        5.6.1 一般动态因素模型与SVAR模型的对比
        5.6.2 利率
        5.6.3 物价指数
        5.6.4 其他主要变量的响应
    5.7 一般动态因素的方差分解
        5.7.1 GDP的方差分解
        5.7.2 CPI的方差分解
        5.7.3 市场利率的方差分解
    5.8 一般动态因素模型运用于我国宏观问题研究的结论
6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6.1 中央银行操作目标有效性
        6.1.1 中央银行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操作
        6.1.2 中央银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占款
        6.1.3 小结
    6.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
        6.2.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
        6.2.2 我国采用的是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
        6.2.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稳定的货币乘数
    6.3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有效性
    6.4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主要货币政策
    6.5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6.5.1 操作目标有效性
        6.5.2 中介目标有效性
        6.5.3 最终目标有效性
    6.6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
    7.1 加快利率市场化节奏
    7.2 发展国债市场,加速市场规模的壮大
    7.3 增加货币政策自主性以及协调能力
    7.4 汇率制度完善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宏观审慎视角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J]. 张亦春,胡晓.  金融研究. 2010(05)
[2]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黄桂田,赵留彦.  金融研究. 2010(06)
[3]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 [J]. 闫力,刘克宫,张次兰.  金融研究. 2009(12)
[4]从货币政策规则看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适时退出 [J]. 邢毓静,朱元倩,巴曙松.  金融研究. 2009(11)
[5]货币政策的危机管理 [J]. 张雪春.  金融研究. 2009(06)
[6]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 [J]. 范从来,赵永清.  金融研究. 2009(05)
[7]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 [J]. 蒋益民,陈璋.  金融研究. 2009(04)
[8]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取向 [J]. 张静.  金融研究. 2008(07)
[9]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 [J]. 张文.  金融研究. 2008(02)
[10]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 [J]. 唐双宁.  经济研究. 2007(09)



本文编号:3532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532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