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与金融产业的跨界融合
发布时间:2021-12-24 03:26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产业边界变得模糊,出现了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局面,在此环境下传统消费产业与金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跨界融合成为二者发展的共同选择。消费与金融产业跨界既符合我国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又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从目前消费与金融产业跨界发展来看,虽然跨界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了多种跨界发展模式,但在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消费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与金融产业跨界融合的现状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找出目前跨界模式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并对此尝试提出应对策略,以实现消费与金融更好的跨界发展。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持牌金融公司基础模式
系电商平台“0成本”获客,资金来源较为受限,基于芝麻信用和海量的交易数据积累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风控能力较强;从客户体验和场景渗透上来看,具有支付通道连接交易的优势,既能扩展场景,又能获得良好的客户体验。互联网分期平台+消费。这种模式实际是在不同场景下,由细分出更专注于消费金融垂直领域的分期平台进行主导,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或年轻群体以及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人群,比如分期乐、趣分期、美分期、农分期等。此类平台最初只提供在线分期购物与小额现金借款服务,后面逐渐由线上延伸至线下场景(见图4),如3C分期-捷信、旅游分期-首付游、信用卡代偿分期-萨摩耶金服等。模式特点:第一,客群特点鲜明。每一类平台都以特定场景为依托,能够快速地获得垂直场景的客群,扩大该场景市场规模。第二,线上线下融合。分期平台多以线上发展进而延伸线下获得客户专注某领域,或线下积累足够客户后线上运营以扩大发展、节省成本。“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与金融产业跨界模式融合阻碍产品趋于同质化,用户体验有待提升。随着消费金融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同质化问题也逐渐显现。目前我国消费金融产品多以直接贷款和消费分期两种为主,在产品细节上普遍大同小异。比如,你有“20-0-8”(即首付20%,0费用,分8期),我就有“008”(即0首付、0费用、分8期)。虽然各消费金融产品看起来总量繁多,但在利率定价、产品种类等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图3电商系平台基础模式图4互联网分期平台基础模式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跨界合作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J]. 刘利红,陈红宇,陈羲,刘璐. 区域金融研究. 2017(08)
[2]“互联网+”跨界视角下消费者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J]. 陈珊珊. 中国商论. 2017(02)
[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 薛君,李一玮,赵青.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1)
[4]“互联网+”对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J]. 王华,张毅. 管理现代化. 2016(06)
[5]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经营模式探析[J]. 王会钧. 时代金融. 2016(08)
本文编号:3549730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持牌金融公司基础模式
系电商平台“0成本”获客,资金来源较为受限,基于芝麻信用和海量的交易数据积累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风控能力较强;从客户体验和场景渗透上来看,具有支付通道连接交易的优势,既能扩展场景,又能获得良好的客户体验。互联网分期平台+消费。这种模式实际是在不同场景下,由细分出更专注于消费金融垂直领域的分期平台进行主导,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或年轻群体以及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人群,比如分期乐、趣分期、美分期、农分期等。此类平台最初只提供在线分期购物与小额现金借款服务,后面逐渐由线上延伸至线下场景(见图4),如3C分期-捷信、旅游分期-首付游、信用卡代偿分期-萨摩耶金服等。模式特点:第一,客群特点鲜明。每一类平台都以特定场景为依托,能够快速地获得垂直场景的客群,扩大该场景市场规模。第二,线上线下融合。分期平台多以线上发展进而延伸线下获得客户专注某领域,或线下积累足够客户后线上运营以扩大发展、节省成本。“互联网+”背景下消费与金融产业跨界模式融合阻碍产品趋于同质化,用户体验有待提升。随着消费金融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同质化问题也逐渐显现。目前我国消费金融产品多以直接贷款和消费分期两种为主,在产品细节上普遍大同小异。比如,你有“20-0-8”(即首付20%,0费用,分8期),我就有“008”(即0首付、0费用、分8期)。虽然各消费金融产品看起来总量繁多,但在利率定价、产品种类等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图3电商系平台基础模式图4互联网分期平台基础模式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跨界合作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J]. 刘利红,陈红宇,陈羲,刘璐. 区域金融研究. 2017(08)
[2]“互联网+”跨界视角下消费者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J]. 陈珊珊. 中国商论. 2017(02)
[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 薛君,李一玮,赵青.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1)
[4]“互联网+”对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J]. 王华,张毅. 管理现代化. 2016(06)
[5]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经营模式探析[J]. 王会钧. 时代金融. 2016(08)
本文编号:354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54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