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全球货币治理的中国效应

发布时间:2022-07-14 11:5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动力逐渐减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展缓慢,其固有的问题依然存在,全球货币治理的需求依然强烈。在中美竞争加剧和国际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人民币制度和政策更多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视为问题的原因,而非全球货币治理的助力因素。但是,在全球货币治理的组织结构和体制两个方面,中国货币制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制度渐进变革效应,具体表现为制度替代、制度叠加、制度偏离与制度转变。制度替代主要指人民币对美元的部分功能替代以及中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或区域货币组织对既有组织功能的部分替代。制度叠加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双边互换、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中国货币组织融入全球货币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制度偏离表现为"去美元化"趋势渐强和"美元循环"趋势弱化。制度转变表现为中国货币制度的干预主义特色在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汇率稳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国内货币政策的国际积极效应提示出全球货币治理的另一可循路径:通过主要国家国内货币政策改革,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地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渐进变革。 

【文章页数】:3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全球货币治理:定义与现状
三制度替代:大国间的竞争
四制度叠加:危机促进的变革
五制度偏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
六制度转变:干预主义的兴起
七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均衡困境与金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问题[J]. 张发林,张巍.  国际安全研究. 2018(06)
[2]扩大SDR使用是否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J]. 石建勋,王盼盼.  世界经济研究. 2018(10)
[3]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周期性驱动还是结构性驱动?[J]. 刘瑶,张明.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8)
[4]中亚国家“去美元化”与人民币走出去策略研究[J]. 王炜,秦放鸣,刘琴.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2)
[5]《多德-弗兰克法案》与特朗普政府金融监管改革[J]. 朴英爱,田彪.  亚太经济. 2017(05)
[6]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定位、澄清和协调[J]. 赵骏,金晶.  太平洋学报. 2017(05)
[7]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否正走向终结——特朗普政府“新干预主义”经济政策评析[J]. 徐明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6)
[8]何帆:美元是听特朗普的,还是听美联储的?[J].   财经界. 2016(12)
[9]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张发林.  国际政治研究. 2016(04)
[10]人民币“入篮”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走向[J]. 李俊久,姜默竹.  现代国际关系. 2016(06)



本文编号:3661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661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